海姆立克急救法!希望你用不上,但一定要学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海姆立克急救法!希望你用不上,但一定要学会!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182968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急救技能,被誉为“生命的拥抱”。掌握这一急救方法,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本文将详细介绍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适用场景、具体操作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海姆立克”急救法原理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利用突发冲击腹部的压力,使膈肌抬高,使肺内残留气体形成一股向上的气流,这股气流具有冲击性、方向性,迅速冲入气管,从而将异物排出。
气道异物的判断
典型表现:三不能+V型手
- 三不能:异物阻塞气管后,患者不能说话、不能呼吸、不能咳嗽。
- V型手:当患者出现“三不能”时,双手不由自主呈现V型紧紧抓住自己的喉咙。
识别出海姆立克征象,请立即使用“海姆立克”手法进行急救。
成人或儿童气道异物急救处理
腹部冲击法:亦称Heimlich手法(生命的拥抱)
适用对象:神志清楚的1岁以上患者
具体手法:
- 抢救者站在患者背后,用手臂环绕患者的腰部
- 患者上身稍前倾
- 一手握空心拳,将拇指侧顶住患者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两横指、剑突下方
- 用另一手抓住拳头
- 快速向内、向上冲击病人的腹部,约每秒一次,直至异物排出或患者失去反应
急救口诀“剪刀 石头 布”:
- 施救时弓步站在患者的身后,患者上身稍前倾
- 剪刀定位:放在肚脐上两横指处
- 石头:空心拳放在剪刀的上面
- 布:包裹住拳头,然后用力的向内、向上冲击腹部,直至异物排出
小儿急救
1岁以下婴幼儿:采用背部拍击和胸部按压法
急救口诀—“1托、2拍、3按”
- “1托”:一手虎口托住宝宝的颧骨,面部朝下头低足高,让婴儿在施救者前臂上,施救者对应下肢向前伸出,前臂放在大腿上。婴儿下肢分开,便于固定;
- “2拍”:找到两肩胛骨连线下缘中点,另一手掌根快速拍打5次;
- “3按”:反转面部朝上食指和中指对准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快速有节奏的按压5次;
- 如果异物仍未排出,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异物排出为止。如果心跳呼吸停止,马上进行心肺复苏。
其他情况的急救
1. 立位胸部冲击法
适用对象:孕妇或过度肥胖患者
具体手法:
- 抢救者站在患者背后
- 用手臂从患者腋下穿过环绕其胸部
- 一手握拳,将拳眼至于伤员胸骨中部
- 另一只手抓住拳头向内、向上冲击胸部,直至异物排出
2. 仰卧位腹部冲击法
适用对象:昏迷的成人或儿童患者
具体手法:
- 将患者平卧
- 抢救者面对病人
- 然后骑跨在患者的髋部
- 一手置于另一手上
- 将下面的手掌放在剑突下、肚脐上的腹部
- 用身体的重量快速冲击病人的腹部,直至异物排出
3. 自救腹部冲击法
适用对象:清醒的成人
具体手法:
- 一手握拳,另一只手抓住该手
- 快速冲击腹部
- 自己可同样采取“剪刀石头布”进行自救
- 如未成功,可用椅背、桌沿、护栏或其他硬物上替代“石头”和“布”,然后用力冲击腹部,重复动作,直至将异物排出
如何预防异物卡喉
- 将食物切成细块;充分咀嚼;
- 口中含有食物时,或进食过快,吞咽过猛时,避免大笑、讲话、行走和跑步;
- 不允许抛高接食花生米等食物、儿童勿将小玩具放在口中,太小的零件不给幼儿玩耍。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热门推荐
孩子的健康饮食家长要记牢
宝藏推荐!南宁美食攻略:3天3夜环青秀山美食之旅
春秋名相百里奚:大器晚成的智者
没熟的菠萝蜜怎么催熟
牛津大学调研近50万人:每周吃5次或更少肉的人癌症风险更低
【前沿科普】mRNA疫苗: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秘密武器
这才是炒面最好吃的做法,面条爽滑筋道,根根分明不粘锅,太香了
2024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科目概览与考试要求详解
如何有效解决保险断交的困扰?这种困扰会带来哪些影响?
“扫一扫”功能在社交媒体中的影响分析
去除黑眼圈比较有效而且还简单的方法
清明假期高速免费 想享受福利这几种场景要记清
春季适合什么运动?户外慢跑、骑行和徒步都是不错的选择
房颤射频消融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天天吃素就能降下来?看看饮食的正确建议
孕妇可以吃大蒜吗?揭秘孕期吃蒜的奥秘:好处多多需注意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如何操作加油机进行加油?这种操作方式对加油效率有何影响?
3点之后卖出基金算哪天的份额
股票结算机制详解:投资者必须了解的关键环节
春天多雨,如何挑选一款好用的雨伞?主要看这4点
32条全国春季乡村旅游线路,你想选哪一个?
基于DeepSeek构建RAG 系统综合指南(含代码)
空调漏水怎么办?详细处理方法助你解决烦恼
八字店铺起名大全
如何让文章语言既简洁又丰富?
东南亚咖啡探访之旅
子集,探索数学中的子集概念及其应用
莲藕趁现在可多吃!理由不止一个
学会备份重装系统五大步骤,保护数据不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