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1.2亿老人正经历“隐形残疾”,如何帮他们把耳朵唤醒?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2亿老人正经历“隐形残疾”,如何帮他们把耳朵唤醒?

引用
一财网
1.
https://www.yicai.com/news/102335700.html

随着我国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听力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中国已有1.2亿老年人正遭受听力损失的困扰,这一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被“静音”的晚年生活。如何帮助他们重新“听”见世界,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85岁的张怀民(化名)曾是村里的老村医,每天早晨,他都会把一张1.5米长的木桌搬到屋檐下,茶杯在桌上排一圈,对应着一圈木凳,等茶泡好再慢慢咂上两口,村里人就陆陆续续来了。然而,8年前开始,张怀民的听力逐渐变差,从听不清个别词组到经常答非所问,他越来越难以融入村里的聊天。这种深深的失落感,让他感到生活像“无波的湖面”一样单调乏味。

80岁的仰教授虽然已经退休,但日程表依旧很紧凑,每天忙于给众多企业的员工上课。然而,日渐退化的听力让他在课堂上遇到了很多尴尬时刻:“在跟同学交流中间他们讲的内容经常听不清楚,我就说你再讲一遍,这个效果会很差,同学会认为我在质疑他”;在家看新闻时,电视或手机播放声音大到引发家庭甚至邻里矛盾,“鸡同鸭讲”是常有的事,因此觉得“很委屈”。

在中国,像张怀民和仰教授这样的老人正变得越来越多。天猫健康与北京听力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老年人听力损失现状及助听器应用调研》显示,中国老年听障群体规模已达1.2亿人,其中65岁以上老人约1/3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7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则占到1/2。中国《老年听力损失诊断与干预专家共识》指出,老年听力损失可引起言语交流能力下降、情感和社会交流能力下降、认知能力下降、避险能力下降等问题,是老年痴呆的独立高危因素。

北京听力协会专家委员、北京协和医学基础学院北京协丹听力学科技中心首席专家张建一表示,听损老人的沟通交流少于常人,听觉中枢刺激不足,大脑“用进废退”;还长期处于抑郁/焦虑状态,影响大脑神经递质,从而干扰大脑功能;持续的心理压力还可能导致身体分泌过多应激激素,对大脑海马体等区域产生损害……这些都会增加老年痴呆的发病风险。

面对听力损失,大家似乎“习老为常”,在不被重视之下构成了一种“隐形残疾”。 据悉,目前中国仅有14%的人在过去5年内进行了听力测试;据美国听力行业协会调研显示,美国平均每个听损患者在发现问题到首次寻求专业帮助通常经过4年以上时间,在中国则达到5-7年以上。

相比儿童听障,老年人听力下降是隐性、渐进的,容易被家人和自己忽略。大部分人认为“听不清”是伴随人老的“小毛病”。但从最开始一点点的反应慢、打岔,到最后真正被怀疑听力有问题时往往已经到了很迟的阶段,导致不可挽回的损伤。

专家倡议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张建一解释道,听觉功能一旦下降,可逆性特别差,早期干预与晚期干预对听力改善的效果差异“非常大”。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具有认知功能下降的高风险老年人群中,听力干预可以在3年内减缓48%的思维与记忆功能衰退,佩戴助听器的用户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几率比听力损失严重而未戴助听器的人小12%。

张建一表示,针对听力损失的干预手段主要有两种: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前者面向有残余听力的大部分人;后者面向全聋或助听器无效的患者。对于大部分中度及以上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对症验配助听器是非常有效的干预手段,它除了能改善听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外,也能有效保障现有听觉功能稳定、防止快速下降。

张怀民现在就是助听器的受益者。“现在的我可以听到走路声、敲门声、唠嗑声,最大的幸福就是经常有人过来聊天,四面八方的声音都听得到,这对我来说像是再生世界。”他精神矍铄、语言流畅。

不过,中国助听器的渗透率目前还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实际干预率只有5%左右,大部分听声者不等10年、8年的,聋到实在不行了才会考虑干预问题。”张建一介绍到,2018 年,大部分欧洲国家助听器产品的渗透率超过了 20%,其中英国、法国等地均超过了 40%;日本的助听器产品渗透率也达到了 14.4%。

张建一表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国内对听力科普的知识、宣传普及还不够;助听器的价格也偏高,与大部分消费者的经济条件和消费观念有差距;此外,专业人才匮乏,助听器验配人员专业水平亟待提高,“做到对症选择、对症验配很重要”。

为了提升大众对老年人听力损失的重视度,实现及时干预(如佩戴助听器),天猫健康发起了“助听行动”, 推动社区助老适老创新,惠及更多的听障老年人。

今年双11,天猫健康联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索诺瓦集团、阿里巴巴公益、阿里健康公益共同发起“助听行动2024”,面向全国社区推广“助听行动·听力检测点”—— 在社区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近在身边的听力检测服务。同时,定期邀约专业听力师走进社区开设听力知识科普、义诊,以及助听器捐赠等活动,帮助改善老年人听力损失状况,提升晚年生活质量。

据悉,“助听行动2024”已于10月底正式启动,陆续在北京、上海、武汉3地25个社区落地,预计覆盖超20万社区用户。同时,活动面向北京、上海、武汉、杭州、广州、深圳、天津、成都、西安、南京10个城市开放线上征集,用户在淘宝App搜索“健康助听行动”即可为60岁以上老人申请免费听力检测服务,也可为自己所在社区申请新建“助听行动·听力检测点”。

与社会发展同频的企业,总是先融入民生、普惠大众。早在2022年双11期间,天猫健康就曾发起“助听行动”,通过线上线下听力检测咨询和科普传播、以及养老机构捐赠行动,呼吁关注老人听力问题,为老人找到专业靠谱的听力解决方案;在2023年全国爱耳日之际发起全国首个“助听房”服务计划,设置2000余个线下听力检测点,为当地老人提供免费听力检测服务等等。

这些举措极大促进了子女对老年人听力问题的重视,和对听障及时有效的干预。据悉,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从线上电商渠道获取助听器,助听器线上渠道的市场规模占比从2020年的13%提升到2024年的21%,线上订单中超过一半由子女为听力损失的父母购买。

如今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 对他们而言,小小的助听器就是他们与外界的桥梁。通过这座桥,他们与亲人和世界互动,对抗孤寂与封闭,实现幸福晚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