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回流二线城市武汉厦门西安,低成本高薪水慢节奏,工作和生活balance了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回流二线城市武汉厦门西安,低成本高薪水慢节奏,工作和生活balance了吗?

引用
51CTO
1.
https://blog.51cto.com/u_15990596/10769399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IT从业者开始选择从一线城市回流到二线城市。这种选择看似能够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但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利弊。

在2010年左右,IT开始发展,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很多年轻人都涌向了北上广深。那个时候好像遍地都是黄金,去北京中关村创业,去深圳感受快节奏,去上海感受城市的互联网经济繁华。

与此同时,互联网和软件公司如同雨后春笋一样,有小美的公司,有大而稳的公司,也有中型的独角兽。而且那个时候供需极度不平衡,但凡你只要会一点计算机就会有人要,而且是开出了正常行业几倍的工资,那时候二本大专的计算机专业都是吃香的。

那时候也没有外包和Gap等于坐过牢。

随后竞争开始白热化。大城市的房价越来越高,跳槽的成本变得越来越大,机会越来越少,生活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很多小伙伴就想到了一条差异化的路线,那我选择去二线的互联网公司会怎么样呢?

如预期一样,很多大公司也纷纷在二线和三线城市开办了自己的分公司,比如说西安,重庆,厦门(房价还是很贵),武汉,甚至有的大型互联网把自己的分公司都开到了更小的地方,比如说三亚,青岛,南昌。

虽然降薪20%到二线城市,但是二线城市离家很近。生活节奏很慢,物价也很低,房价也很低,所以是不是这个时候回去就能life work balance了?

大部分人是持续寻找舒适区的动物,也是向前进的动物。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有很多同事开始了这样的操作,特别是家本身就是二线城市的,很多同事开始回自己的二线。

在重庆,吃着火锅撸码,在厦门,坐在帆船上撸码,在南昌,喝着瓦罐撸码,在西安,在兵马俑里撸码。刚开始一段时间,确实幸福指数拉满,在二线城市,自驾一个小时回老家,每个周末和初中高中同学把酒言欢,高收入,吹牛逼,一掷千金买下2万一平米的江景大房子,很多程序员过上了梦幻西游般的神仙日子。

然而,疫情后,撕下了面具。经济差了下来,互联网公司开始疯狂裁员,小的公司则纷纷倒闭,中型公司则大幅度缩小支出,很多互联网二线分公司直接关停整个site。

刹那间,程序员行业一片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随后,这些二线的程序员就面临极大挑战,要不考虑转岗到北上广深的base,要不就换工作。可是哪里有那么简单,刚刚赚了几年的钱,完全做不到没有财务压力。转到北上广深的职位本身也要面试,HC也不见得多。留在本地找工作,几乎没有匹配的公司和职位,要不就是大幅降低薪资预期,这个可能不止腰斩。

无比尴尬。

目前看来,不仅中国,包括全球的互联网模式都呈现巨大的人才虹吸现象,大城市拥有绝对的机会和容错性,就如同美国的硅谷和西雅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马太效应,互联网而无法和制造业相比,制造业由于其依赖的是土地、厂房、机械等,属于人才不敏感,因此可以广阔的分布在五湖四海。

而互联网,天生就是为边际效应而生,量大聚集,才有指数级别的盈利,对于人才来说,也是一样,需要聚集。

看起来二线城市美好的工作机会,实际上也是一种毒药,无法穿越周期的东西,经不起时间考验,注定是昙花一现的东西。经过这轮验证,我相信互联网公司开辟二三线城市的欲望会进一步降低。

对于程序员来说,也要理解,这是一种市场经济的行为,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如果选择了二线,就要接受风险,选择了一线就要接受压力。

我称之为“高薪,稳定,轻松”不可兼得三角理论。二线城市显然就不符合“稳定”这一角。因为这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当然国企等垄断行业不在此列。

最后,去二线城市当高薪稳定程序员,看起来岁月美好,实际上,背后都是风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