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晋名士束皙:两度在家乡安贤镇开馆授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晋名士束皙:两度在家乡安贤镇开馆授学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18828

束皙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古文字家和史学家,他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还在家乡安贤镇(今河北大名县束馆镇)两次开设学馆授徒,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束皙(约261~300),字广微,西晋文学家、古文字家、史学家,阳平郡元城县安贤镇(治今河北大名县束馆镇)人,博学多闻,能文善辞赋,历任著作郎、博士,官至尚书郎。

束皙,是汉朝太子太傅踈广的后代。在王莽末年,踈广的曾孙孟达为避难从东海(治今山东兰陵县,别名苍山县)迁居到沙麓山南部的阳平郡安贤镇(治今河北大名县束馆镇),并将踈姓的“踈”字去“足”改为束姓。他祖父束混,曾做过陇西(治今甘肃陇西县东南)太守;其父束龛,曾做过冯翎(治今陕西大荔县)太守。束皙自幼好学,博学多闻,在京城洛阳太学读书的时候,潜心攻读各门知识,颇有成就,和哥哥束璆同为当时有名的才子。曾有人问当朝博士曹志:“当今最好学者是谁?”曹回答:“阳平束广微好学不倦,人莫及也”。修完学业后,束皙从洛阳回到家乡安贤镇,郡里举荐他为孝廉、茂才(即秀才),均因他“性沈退,不慕荣利”辞而不就。加上他的哥哥曾娶了司隶校尉石鉴的侄女为妻,后休弃,石鉴怀恨,处处压制束皙哥俩,官员们亦看石鉴颜色行事,束皙因此与官场无缘。但也使束皙有机会接触乡下百姓,体察他们的贫苦和感情,从而写出风格独特的作品来,最有名的有《劝农赋》、《贫家赋》、《饼赋》。束皙写出《劝农赋》、《贫家赋》、《饼赋》诸赋之后,许多贵族文人都小看他,说他的文章鄙俗,束皙却心底坦然,不理睬他们。

束皙回到家乡后,开始设学馆教授学生,并著书撰文。学生中有人对束先生不慕荣利,甘守淡泊之志的做法很不理解,便询问老师,束皙便模仿东方朔的《答客难》写了一篇《玄居释》作答,直抒自己崇尚清静,淡泊名利,不慕虚荣的志向,很受读书人推崇。文章传到文学家、中书令张华手里,辨出束皙不同凡人。待石鉴一死,张华就立即召束皙做了他的属官,之后下邳王又举荐他为司空。

束皙在家乡安贤镇生活的10多年时间里,与乡亲们相处的十分融洽,也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赞许。史载,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年),元城县大旱,赤地千里,禾苗枯焦,束皙目睹此景心焦如焚,他便亲自与乡亲们跪地祈祷求雨三日,碰巧三天后下起大雨来。乡亲们认为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天,就创作了一首《束皙歌》到处传唱,歌曰:“束先生,通神明,请天三日雨甘零。我黍以育,我稷以生。何以畴之,报束长生”,表现了乡亲们对他敬爱的心情。成语“报束长生”的典故,就出自这里,意思是祝愿束皙能够长寿,由此可见故乡人民对束皙的深情厚谊。

束皙善作赋,也能写诗,还精通古文字。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汲郡(治今河南汲县西南)人不准,盗发战国时魏安厘王墓(一说魏襄王墓),得到竹书数十车,共七十五篇(其中七篇书简已经折坏,不能辨识名目,有些是找宝人点燃后剩下的残简),其中有魏国史书纪年十三篇,记述了夏朝以来至安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的事,还记述了周穆王游历四海之事。竹书文字用漆书写,称为蝌蚪文,与秦篆不同,简札又错乱无次序。开始,晋武王令卫恒改写成当时文字,卫恒死后,束皙完成了整理工作,并作考证。《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能够流传后世,束皙功不可没。

晋惠帝元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任相国,“欲收人望,选用名德之士”,故请束皙做记室,负责表章上奏等事务。司马伦是一位野心外露、阴谋篡权的人物,束皙因不愿与其同流合污,便以身体有病为借口,辞官返回家乡安贤镇,重新开馆收徒,专心致志教授学问。学子慕名而至,授徒不计其数。当年,束皙英年早逝,年仅40岁,当时元城的百姓,闻听他逝世的消息,悲痛不止,街市店铺都因此关门歇业,以示哀悼;门生故人在他的墓前为其立碑,以表哀思。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将他的家乡安贤镇改为束馆镇,并在镇西关外集资修建了束公祠,祠内塑有束皙像,四壁绘有《学而不厌》、《进京赶考》、《诲人不倦》、《祈天求雨》等记述束皙生平事迹的壁画。在束皙死后的1700余年中,束公祠重修了三次,最后一次是在清同治五年(1866年),后又毁于战乱。今尚留清同治重修束公祠石碑一通,碑文清晰可辨,现完好保存在大名石刻博物馆中。

束皙一生著述颇多,其撰写的《五经通论》1卷、《发蒙记》1卷、《七代通纪》、《三魏人士传》、《晋书纪志》、《汲冢书抄》1卷、《束皙集》7卷、《补亡诗》及几十篇文集,文辞质直,尤长于博物多识,可惜其作多已失传,只有《束广微集》辑本留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