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不只是算卡路里:如何将热量赤字融入生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减重不只是算卡路里:如何将热量赤字融入生活
引用
1
来源
1.
https://livercenter.com.hk/article/%E6%B8%9B%E8%82%A5%E6%99%82%E5%88%BB%E8%A8%88%E5%8D%A1%E8%B7%AF%E9%87%8C%EF%BC%8C%E4%B8%8D%E5%A6%82%E5%B0%87%E7%86%B1%E9%87%8F%E8%B5%A4%E5%AD%97%E8%9E%8D%E5%85%A5%E7%94%9F%E6%B4%BB/
减肥减重的核心在于“热量赤字”,即消耗的卡路里大于摄入的卡路里。然而,单纯依靠计算卡路里往往难以持久,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将热量赤字融入日常生活,实现健康减重。
手机APP常高估卡路里消耗:适当工具“计卡”事半功倍
很多人在减肥时会依赖手机APP或其他随身设备来计算运动消耗的卡路里,但这些设备往往存在高估实际消耗的问题。例如,你可能以为通过运动消耗了很多卡路里,从而在下一餐中放纵自己,但实际上消耗的热量可能远没有那么多。
外出就餐或食用加工食品时,也容易忽视份量控制。这时,一些适当的工具就能派上用场:
- 饮食方面:随身携带轻便的食物秤,可以更准确地测量食物重量,并对照食物成分表进行热量计算。
- 运动方面:使用心率监测器,或者根据运动类型、持续时间和个人体重来估算能量消耗。此外,查阅相关书籍或在线资料,了解不同运动的平均卡路里消耗,也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运动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代谢率、运动效率和热量需求都不同,通用的计算公式只能作为参考。在设计饮食和运动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方式,并根据实际进展和身体反应随时调整。
热量赤字实际可以长期维持吗?
长期维持热量赤字确实存在挑战。例如,在贫困地区,儿童因长期热量赤字而营养不良,这虽然是极端情况,但也说明了长期热量赤字可能带来的问题。
对于需要较长时间减重的人来说,长期热量赤字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 饥饿激素增加:长期热量赤字会刺激饥饿激素的分泌,使人感到持续饥饿,难以坚持低卡路里饮食。
- 基础代谢率下降:身体为了适应热量摄入减少,可能会降低基础代谢率,这意味着你需要不断减少摄入或增加运动量才能维持热量赤字。
因此,建议将体重减至合适范围即可,不必追求过度瘦身。
兼顾营养和生活:减重不止卡路里
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来实现热量赤字呢?答案是有的,关键在于调整生活习惯:
- 饮食选择:平时挑选食物时,要注意油盐糖的摄入量,选择更健康的食材。
- 运动习惯:确保每天有足够的运动量和活动量。
- 生活方式:食物不仅仅是满足温饱,还承载着社交和文化的意义。在保持健康饮食的同时,也要适度享受美食,平衡生活和社交需求。
减肥减重不仅仅是卡路里计算,更是一个涉及营养均衡和生活习惯调整的系统工程。在追求热量赤字的同时,也要注重肌肉脂肪比例的平衡,保持身体健康和活力。
结语
虽然单纯从热量赤字的角度来看,减重似乎很简单,但真正实现健康减重还需要综合考虑营养均衡、运动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只有将热量赤字融入日常生活,才能实现持久的健康减重目标。
本文原文来自香港肝病中心
热门推荐
新突破!Nature:只需一针终生降血脂,低密度脂蛋白降低70%!
“汉语盘点2024”揭晓,华中师范大学参与并发布2024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普洱茶引起的消化不适:胀气、放屁、腹泻全解析与应对策略
4种验孕方式大揭秘:让验孕不再烦恼
劳动者的主要义务是什么?
项目经理如何转行做咨询
心理咨询师证书是否有助于转行?
挟天子以令诸侯:解读三国时期曹操的舆论操控术!
计算机基本功:虚拟内存与物理内存
大花用大盆,完全不对!家庭中养花,透气为主,花盆不宜过大
如何优化客房人员排班管理以提高效率?
中南美洲旅行攻略:最佳时间、语言沟通、签证政策全解析
服用中药这些讲究你要知道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探索传统医学的独特优势
液体密度检测仪:快速得出液体的密度值
抗锯齿FXAA与TAA:图像质量提升的深度解析
济南地铁3号线二期、4号线及8号线一期通车时间来了
中医科普 | 太阳头痛的针灸治疗应配合哪些穴位?
如何科学计算提前还房贷是否划算:优化还款策略与经济效益分析
健康证缺失引发的劳动风险:线下门店HR必须掌握的合规管理指南
球星卡入门指南:收卡与抽卡全攻略
小白也能懂!一文看懂高性能台式机组装全攻略
交易策略的回测与验证:如何使用历史数据验证策略表现并改善之?
欧拉-伯努利梁与铁木辛柯梁:结构工程中的两种重要理论模型
智勇双全:康茂才在明朝开国战争中的卓越贡献
一个人的手机号码,体现了他的层次
鼠标不动了怎么办?快速解决鼠标失灵问题
能率热水器故障码全解析:快速识别与处理指南
电脑玩游戏老是闪退怎么回事?游戏闪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清明节禁烧纸钱惹争议,是传统还是封建迷信?习俗文化该如何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