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经典方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经典方剂

引用
1
来源
1.
https://tcms.fh21.com.cn/view/7612654.html

当归四逆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出自《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血虚寒凝经脉证。该方剂由当归、桂枝等七味中药组成,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功效。本文将详细介绍当归四逆汤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临床运用、使用注意以及与其他类似方剂的鉴别。

组成与用法

当归四逆汤由以下七味中药组成:

  • 当归三两(12g)
  • 桂枝三两(去皮,9g)
  • 芍药三两(9g)
  • 细辛三两(3g)
  • 甘草二两(炙,6g)
  • 通草二两(6g)
  • 大枣二十五枚(擘,9枚)

用法:将上述七味药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为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凝经脉证。具体表现为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或寒入经络,腰、股、腿、足疼痛等。

方解

本方证由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素体血虚而又经脉受寒,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遂呈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其手足厥寒只表现为掌至腕、踝不温,与四逆汤之四肢厥逆有别。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既补营血之虚,又行血脉之滞;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共为君药。芍药养血和营,助当归补血充脉;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行血,共为臣药。通草为现代之木通通经脉,以畅血行;炙甘草、大枣健脾益气,以资生血之源,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共奏温经通脉之效,使阴血充,客寒除,阳气振,经脉通,手足温,诸证自愈。

临床运用

  1. 用方要点:本方为治血虚寒厥证的代表方,也是养血温经散寒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麻痹、冻疮、妇女痛经、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者。

使用注意

少阴阳虚寒厥者,本方不宜使用。冻疮后期,寒郁化热,而热证较明显者禁用。

功用鉴别

张仲景以“四逆”命名的方剂有四逆散、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三方均治四肢厥逆证,但其病机用药却各不相同。四逆散证是因外邪传经入里化热,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故其冷不甚,或指头微温,按之稍久则有温感,又见身热、脉弦等;四逆汤证是因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温煦四末所致,故其厥逆严重,冷过肘膝,并伴有神疲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当归四逆汤证是因血虚受寒,寒凝经脉,阳气不达四肢末端,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厥逆较轻,仅在腕、踝,并伴肢体疼痛等症。三方用药、功用全然不同,正如周扬俊所言:“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

方歌

当归四逆芍桂枝,细辛甘草木通施,血虚寒厥四末冷,温经通脉最相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