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物联网定位技术在智慧医院建设中的应用
主流物联网定位技术在智慧医院建设中的应用
医疗物联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创新的智能化技术手段,协助医院打通业务信息化闭环流程中的各个节点,满足各个场景化的应用需求,服务于临床及科室,从而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医疗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一个好的医疗物联网,需要从满足“架构轻巧、应用落地、管理省心”的目标,从传感、网络、平台、应用四个维度来综合考衡。在医疗物联网的传感层面,针对物联网的目标对象,无论是人、还是物,需要获取的基础信息中,“位置”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为获取到“位置”信息,室内定位技术至关重要。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物联网定位技术主要有:基于“测量距离”原理的如GPS、iBeacon蓝牙信标、以及UWB等定位技术;基于“测量角度”原理的如蓝牙AoA(方向到达)等定位技术。
在目前主流的物联网定位技术中,不同的定位技术在定位精度、定位基础建设成本、定位终端成本及普及度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场景下,一般会根据实际的定位精度需求选择其相对应的定位技术。例如,相较于超宽带UWB的亚米级别(<0.3米)定位技术,基于iBeacon蓝牙信标的米级别(1~3米)定位技术更加广泛应用于全院级的医疗物联网应用当中。
基于医院场景的业务需求及目前主流的物联网定位技术,目前市场上领先的医疗物联网平台采用了创新的**“融合GPS/北斗+iBeacon+蓝牙AoA+惯性传感定位”的院内外一体化定位技术**,从而实现对目标对象的一体化定位:
(1)在院外基于GPS/北斗的10米级别平面级水平定位
(2)在院内大部分室内区域的基于iBeacon蓝牙信标的米级别室内三维定位
(3)在院内部分室内区域基于蓝牙AoA的亚米级别室内三维定位
当目标对象处于不同定位技术所覆盖的区域时,就会获得相应的定位精度。结合惯性传感定位技术,这种物联网定位技术在室内整体上实现满足各业务场景需求的高精度定位。
基于创新的院内外一体化定位引擎,结合院内外一体化的地图引擎及院内外一体化路径引擎,构成了下一代医疗物联网平台的位置服务基础底层组件。
据不完全统计,在目前医疗物联网建设当中,超过80%比例以上的医疗物联网业务系统都和室内位置相关。基于领先的位置服务基础底层,医疗物联网平台的诸多业务系统,真正做到了“架构轻巧、应用落地、管理省心”的效果。
例如:
- 众寻智能院内导航系统
- 6大中心急诊绿道患者时间采集系统
- 医院资产定位盘点系统
- 医疗设备定位及效能监测系统
- 医疗设备共享调度系统
- 患者定位看护防丢失系统
- 护士护理事件采集系统
- 护工定位和时间采集系统
- 围术期患者定位及时间采集系统
- 住院病患定位及时间采集系统
这些系统可有效打通多个业务信息化闭环流程中的各个节点,在全国大型三级医院得到了广泛的落地应用,得到了用户的积极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