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不可单纯依赖降压药物
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不可单纯依赖降压药物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上又称为难治性高血压,是指在使用了3种或3种以上(包括1种利尿剂)合适剂量的降压药后,血压仍未达到140/90毫米汞柱。这种高血压在患者中占15%至20%,主要表现为收缩压持续性升高。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将显著增加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终末期肾病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近期,美国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的临床研究结果分别表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不能仅仅依赖降压药物反复调整,还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及处置患者并发心理障碍达到降压目标,调整降压药物并不是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的唯一途径。
生活方式调整对血压控制的影响
2021年心血管界著名杂志《Circulation,循环》发表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结果——生活方式调整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临床研究结果。研究者对140名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63岁,48%为女性,59%为黑人,31%并有糖尿病患者,21%并有慢性肾病患者)随机分组,生活方式调整内容包括减重、低盐饮食、体育锻练和健康教育与咨询,观察为期4个月。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经生活方式调整,患者诊室收缩压显著降低达12.5毫米汞柱,24小时动态平均收缩压降低7.0毫米汞柱,且促血压下降的迷走神经张力增加。以前多个临床研究证实,生活方式的改变可有效降低未用药高血压患者和接受1种或2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患者的血压,本研究是首次观察到包括运动和饮食等生活方式调整,对降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也有明显疗效。
心理干预对血压控制的影响
今年,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第1期发表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的研究论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心理障碍现况调查及心理治疗联合抗焦虑抑郁药治疗疗效分析”。本研究对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收集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247例)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评定,并对难治性高血压合并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原降压方案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治疗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为基础的药物治疗(3个月)。研究结果显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合并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检出率分别为41.7%、38.5%、68.8%,心理障碍总检出率为71.3%。经心理治疗联合抗焦虑抑郁药治疗后,患者降压总有效率为94.9%,血压达标率为83.5%,51.3%患者降压药数量减低≥1个。本研究结果证实,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心理障碍发生率高,予以心理治疗联合抗焦虑抑郁药治疗后,可显著提高患者降压疗效,减少降压药物数量,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躯体化症状。
综合治疗建议
高血压治疗目的主要是通过降压以减少血压过高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血管损伤,避免或减少高血压导致脑中风、心梗和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患者服用3种或3种以上(包括1种利尿剂)合适剂量的降压药1至2月后,血压仍未达到140/90毫米汞柱,应该去找心血管专科医生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情变化进行综合判断。
大部分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不应单纯期望或依赖降压药物治疗达到降压目标,要遵从临床医生建议,除继续坚持药物治疗外,患者应主动、积极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如低脂低盐饮食、适当减少工作量、坚持定期适量运动;肥胖者要注重减肥,将体质指数控制到24以下;生活要有规律,保证每晚有高质量睡眠6小时;要树立正确人生观、疾病观,正确地平静地对待所患高血压病,消除对高血压及其心、脑、肾并发症的恐惧与担心,良好的心态也是实现降压达标的有效措施。
现有多项大规模、多中心、长疗程临床研究及本人长期临床经验均表明,高血压患者如果能够坚持药物治疗、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平稳长期达到降压目标,并且高血压并发脑中风、心梗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显著减少甚至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