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成都的楼阁:从新津黄鹤楼到消失的张仪楼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成都的楼阁:从新津黄鹤楼到消失的张仪楼

引用
1
来源
1.
https://partners.sina.cn/html/uc/toutiao/article?docUrl=https%3A%2F%2Ffinance.sina.cn%2F2025-03-02%2Fdetail-inenhafc4735442.d.html&en_dataid=e2e2073088d1cd5ec054d8bd41ac40acc30f778eac9f44b7fd24f575a81a5ef8&wm=6079

春天来了,风和日丽,正是登高远望的好时节。成都有星罗棋布的公园、绿地,更有不少古色古香的楼阁。登楼四望,锦江春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你可能不知道,其中,竟有一座“黄鹤楼”。

说起黄鹤楼,大家一定会想到享有“天下绝景”之誉的武汉黄鹤楼,其实成都新津也有一座黄鹤楼,近日已经重新对外开放。

新津黄鹤楼:武阳盛景

新津黄鹤楼被誉为武阳盛景,类比“天下江山第一楼”。它位于黄鹤大道与纯阳路交汇处,究竟是怎样一座古建筑,让它在川西坝子颇具知名度?

成都新津这座黄鹤楼,为省保单位纯阳观前导建筑,形制仿武昌黄鹤楼,由乐山人王陵基修建,高24米,系三重檐歇山式砖木结构建筑。该楼同纯阳观内的忠、孝两亭遥相呼应,成“三足鼎立”之势,1991年被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楼檐下有“黄鹤楼”黑底金字大匾,由书法家黄光祖题写,楼门前横额上书“道气长存”四字,配以楹联“关吕集彝伦,忠孝千古,忠义千古;鄂川留圣迹,武昌一楼,武阳一楼”。该联构思巧妙,借忠义圣人关羽、忠孝神仙吕洞宾,弘扬忠孝思想,并类比“天下江山第一楼”武昌黄鹤楼,令人回味无穷。另有一楼联“如作武昌游,看楼上飞仙,玉笛声声吹鹤起;如览故乡胜,试城头眺望,烟岚点点过江来”。

焕新后的黄鹤楼,将诸多新津古建筑元素进行串联。例如,一楼设置了数字展示馆,市民游客可通过数字媒体点击了解宝墩遗址、观音寺等新津历史文化。二楼设有文物、文创等新津历史人文知识、产品展览,大家可在这里集中饱览新津文化之美。

📍黄鹤楼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7:00,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千古文人入蜀来,留下了诗篇和动人的故事。登高望远、凭栏揽月,有人留下了“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也有人写下“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一座座楼阁,见证了蜀地的文化兴盛、文脉传承。

成都其他著名楼阁

百花潭公园散花楼

散花楼历史悠久,据王象之《舆地纪胜》载:“散花楼,隋开皇建,乃天女散花之处。”由此可见,历史中的散花楼始建于隋代,唐代以后成为成都重要景观之一。“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李白的一首《登锦城散花楼》,将锦城和散花楼带到世人眼前。“万里桥西系黄骝,为君一登散花楼。”可知散花楼临近万里桥,在隋唐时位于人工湖摩诃池南侧。明代后,成都人重修了散花楼,位置在成都东门的迎晖门一带。

如今百花潭公园里的这座散花楼是1993年新建的。上下四层,属于八角翘檐的楼阁式建筑。朱红色的花窗透着些许古朴风范,与楼下浣花而来的锦江紧紧相依,为车水马龙的现代化都市平添了几分古香古色的气韵。

塔子山公园九天楼

“锦绣天府第一楼”——九天楼巍然坐落于成都市塔子山园内浅丘顶部,始建于隋末。1995年,九天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97年落成,其名取自诗仙李白名诗《登锦城散花楼》中“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该楼高达70米,共13层,总建筑面积4千余平方米,八面形塔状结构,飞檐翘向天穹,顶层以一个大方亭收顶。

九天楼是古代建筑艺术和现代民间建筑艺术的结晶,远看似塔,近看似楼,造型新颖独特,享有“塔山揽秀”的美誉。

望江楼公园崇丽阁

崇丽阁,取自晋代大文学家左思《蜀都赋》中“既丽且崇,实号成都”中“崇丽”二字。因楼身位于锦江边,故又名“望江楼”。在清代,望江楼是经水路进出成都的必经之地,江楼送客、望舟行远,赋诗作词、人来人往。

如今的望江楼公园茂林修竹、华灯闪耀,黄昏掩映下翘角飞檐、雕梁画栋更具别致之美,构成了独特的绝美画卷。亭台楼阁,砖瓦琉璃,凸显出一番别有的韵味,每一帧画面都是最质朴的定格。

杜甫草堂万佛楼

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杜甫草堂万佛楼,是2005年在原址基础上恢复建成的。原楼为木制四层重檐攒尖式宝顶结构,正八边形,楼顶盖琉璃瓦,楼内供泥塑佛像四尊,壁间绘佛像千余尊,是成都市区的著名古建筑。

摄影:王勤

春节期间,巨大的梅花盘楼而上,让古雅的建筑焕发出现代艺术气息和别致时尚美感,可谓是“梅花一簇,花上千枝烛”,令人看不尽、咏不尽。

楼不在高,有诗则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楼。崔颢是“此地空余黄鹤楼”,范仲淹是“岳阳楼之大观”,王勃是“滕王高阁临江渚”。几经变迁,成都的一些著名楼阁虽已消失在漫漫星空,却依然能从曾经的文人墨宝中窥见古时候益州的风采。

已消失的成都古楼

张仪楼

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张仪楼历史悠久,声名卓著,自秦以来即为成都名胜,被誉为“天府第一楼”。流传较广的一说法是后世为纪念张仪筑城,在少城西南宣明门上修建了张仪楼。《古今集记》记载:“张仪楼,高百尺。初,张仪筑城,虽因神龟,然亦顺江山之形。以城势稍偏,故作楼以定南北。”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张仪楼是张仪亲自主持修建的。

关于古时张仪楼的位置,萧梁时李膺作《益州记》有云:“少城有九门,南面三门,最东曰阳城门,次西曰宣明门,蜀时张仪楼即宣明门楼也。”由此可见,张仪楼之名始于蜀汉。宣明门的位置,在今成都市汪家拐与文庙西街之间,张仪楼也大致在此。岑参《登张仪楼》有云:“传是秦时楼,巍巍至今在。楼南长江水,千古长不改。曾是昔时人,岁月不相待。”杜甫《石犀行》中也有诗句:“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宋末元初,张仪楼消失在战火中,但从历代文人咏诵的文字中,我们仿佛能窥见张仪楼曾经的盛况。

筹边楼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唐代著名宰相李德裕,因其平乱有功深受蜀中人民的爱戴。为纪念李德裕,在成都城内建有筹边楼一座。据了解,筹边楼最早建在成都西郊(今营门口一带)。因楼巍峨壮观,登楼可远眺征南道路,为当时成都之重要景观之一。诗人薛涛有《筹边楼》盛赞其事,极言其高耸入云的气势:“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到了宋代,筹边楼已荒废不存。明代,成都再度新建筹边楼,《成都中心城区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一书载录,“明、清时代的筹边楼,据今人考证,分别在大慈寺前和北糠市街东侧。宋、明、清之筹边楼均系袭旧名而重建者。”可惜的是这座建在明代的筹边楼也在朝代的更替、动荡中消失。

雪峰楼

瑶池万顷昆仑近,玉垒千峰滴博收。雪峰楼曾是后蜀私家园林西园里的一座楼宇。西园在宋代转运司署内,其址在明清时成为成都府署。

据记载,雪峰楼在西园的西北方,楼下有竹林,林中有小溪,淙淙作响。登上雪峰楼可近俯锦江,远观西北雪山。宋朝诗人吴中复在《西楼》诗曰:“信美他乡地,登临有故楼。清风破大暑,明月转高秋。朝暮岷山秀,东西锦水流。宾朋逢好景,把酒为迟留。”当年范成大曾在此观赏雪景,写下了“一夜珠帘不下钩,彻明随雪上西楼。瑶池万顷昆仑近,玉垒千峰滴博收”的诗句。

宋代杨怡的《成都运司园亭十首·雪峰楼》曾写道“翛翛楼下竹,虢虢竹间水。楼高虽不见,清响长在耳。晨光露西崦,积玉照窗纸。昆阆亦何人,当从跨金鲤。”这些词里,都一一诉说着成都古楼曾经的辉煌。

雕梁画栋、交相辉映。成都的一座座楼阁,铺陈着生生不息的千古文脉,承载着蜀地悠悠的繁华盛景。看不尽的高处风景,道不完的幽思怀想。还等什么?寻一处倚楼凭栏,感受与古人同款的诗意和惬意,这就走起吧~

本文原文来自成都发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