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迫杰最爱的一个训练动作!帮助跑者提升运动表现和减少受伤
大迫杰最爱的一个训练动作!帮助跑者提升运动表现和减少受伤
脚踝稳定性是跑者必备的重要素质,它不仅关系到运动表现,更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大迫杰就非常重视脚踝训练,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最常做的一个训练动作,以及更多有助于提升运动表现和减少受伤风险的训练方法。
单脚站立:基础而有效的稳定性训练
通过睁眼及闭眼单脚站立,训练脚踝稳定性,这个训练动作可以减少脚踝不稳对于筋膜的过度牵拉,同时增强神经肌肉控制。
单脚站立:一组30秒,进行3组左右即可。后期可以通过增加时间,也可以通过站立在平衡球上增加难度(双手打开最易,抱肩稍难)。
过头举下蹲:全面评估脚踝力量
找一根棍子(扫把、晾衣杆之类的道具均可)进行过头举下蹲测试。
1、要求棍子在头顶正上方,双脚开立与肩同宽,膝盖自然伸直,挺胸收腹;
2、缓慢下蹲至大小腿完全折叠(亚洲蹲),同时仍然能够保持挺胸收腹状态,棍子基本仍然在头顶正上方,同时膝盖不过度超过脚尖,全脚掌踩实地面。
过头举下蹲正面正确动作
过头举下蹲侧面正确动作
看上去很简单是吧,你对着镜子做做看呢?
如果手不上举,相信多数人都可以蹲到底,但是当双手上举时,各种动作缺陷就出来了,这个动作综合反映了人体上肢、躯干和下肢所有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如果你能蹲到底,但跟脚无法落地,脚踩在一个高处似乎才能蹲到低。
那么就说明你的跟腱弹性差,小腿肌肉过紧,脚踝力量和稳定性不足,跑步时容易导致跟腱炎、足底筋膜炎、小腿胫骨应力综合征、髌骨劳损等~
加强足踝力量:依赖小腿肌肉训练
事实上,足踝部位除了足底存在一些小肌肉外,绝大部分控制足踝运动的肌肉都起自小腿,比如脚踝这个部位本身是没有多少肌肉的,脚踝的屈伸、内外翻动作基本都是通过小腿肌肉来实现的,那么可以想象,脚踝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都有赖于小腿肌肉。
当小腿肌肉无力或者疲劳时,落地时,脚踝要实现稳稳地落地,以及对于凹凸不平的地面做出灵活的反应就变得非常困难,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跑者容易崴脚或者存在脚踝不稳的关键所在——小腿肌肉太弱。
所以无论是预防,还是更快地康复足底筋膜炎,小腿和足踝力量训练都十分重要。
多种训练方式全面提升
除了大迫杰做的单脚站立训练,还有哪些训练方式可以提升小腿和足踝力量呢?
1、单脚站立加强版
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站立平面的稳定性来增加难度,比较脚踩平衡气垫或者平衡软踏进行。
练习的组数依旧是一组30秒,进行3组左右即可。后期可以增加时间,也可以通过不同姿势的调整来增加难度。
2、快起慢落
找一个台阶或者凳子,脚前掌踩在上面,做快起慢落的练习,要求提踵1-2秒,而还原落下6-8秒,找一台阶的目的是让脚跟悬空,下落时可以让脚跟落至低于脚前掌。
完成12-16个为一组。
提踵慢落
除了站姿提踵,也需要训练坐姿提踵
屈膝提踵可以训练到小腿深层比目鱼肌
3、连续快速勾脚
双脚做快速勾脚动作30-40次,直至小腿前方肌肉疲劳。小腿前方肌肉过度薄弱和缺乏锻炼,往往是跑者存在的普遍问题,只有小腿前方与后方肌肉均衡拮抗,才能最大程度保证脚踝稳定。
踝关节快速连续背屈
4、落地缓冲训练
落地缓冲对于训练肌肉缓冲能力,减少足底筋膜受力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关键动作要领是从脚前掌着地过渡到脚跟落地,落地时没有声响说明缓冲良好,同时落地后要保持单脚站立稳定2秒,这样也可以训练脚踝稳定性。
5、抓毛巾训练
抓毛巾训练是足底筋膜炎康复的经典方法,因为这一动作可以增强足底肌肉扒地能力,从而维持足弓,减少筋膜负荷。注意动作要领是先张开脚趾,下压毛巾再用力抓起毛巾,动作速度不可过快。
6、贴地旋转
该动作要求在足内侧缘不明显抬起的情况下,脚沿着地面做扇形动作,该动作可以有效胫后骨肌,而胫骨后肌可以起到维持足弓减少对于足底筋膜牵拉的作用。
总结
强有力的脚踝力量,不仅可以减少膝关节和肌肉出现损伤,预防扭伤、跟腱部位炎症的发生,还可以改善跑姿;同时也可以帮你减少触地时间、增大步幅,提高运动表现,跑得又快又稳。
除此之外,还有助于你适应不同的地面环境和对于不同跑鞋的快速适应能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健的脚踝是运动的基础,所以跑者在平时也不能忽视对脚踝力量的训练哦!
快来跟着大迫杰一起练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