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为什么明明站着,却可以说“坐电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为什么明明站着,却可以说“坐电梯”?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25892684_121124287/?pvid=000115_3w_a

为什么我们搭乘电梯时明明是站着,却要说"坐电梯"?这个看似平常却值得深究的语言现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学知识。本文将从"坐"字的本义出发,逐步分析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演变和使用规则,为你揭示这个有趣语言现象背后的奥秘。

本文的灵感来源于一位亲戚在笔者朋友圈评论中提到的语言现象,即我们搭乘电梯时明明是站着,却要说“坐电梯”。笔者就此做一些简单探讨,并为可能的研究提供一点思路。

一、从“坐”的搭乘义来理解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坐”字的本义。后来这个本义引申为以臀部着物而止息。例如“坐化”就是指和尚盘着腿以坐姿去世,这种姿势和“坐”的本义所指的姿势是不同的。在各种带腿的坐具如椅子、凳子等出现后,凡将臀部置于椅、凳以支持身体的重量者皆为坐。

至迟在金代,“坐”就有了搭乘义 ,此时还主要是用在“乘坐”这个双音词中。例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就有:

你肌骨似美人般软弱,与刀后怎生抡摩?气力又无些个,与匹马看怎乘坐?春笋般指头儿十个,与张弓怎发金凿?觑你人品儿矬𥐎,与副甲怎地披著?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坐”词条的其中一个义项为“乘;搭” ,如“坐船”“坐火车”。双音词“乘坐”也反映了“坐”的搭乘义。当我们利用交通工具移动时,坐是一种较常见的状态。 即使我们实际采取的姿势不是坐,也可以说“坐” ,例如:

a. 我是昨天 动卧 回武汉的。

b. 了两个小时地铁,换了四条线, 一个空位都没有

至此我们可以知道,“坐”的搭乘义可以用于代替人的双腿进行移动的工具,例如马匹、公共汽车、列车等,并不需要人保持一个坐着的姿势。

二、从“坐”对控制行为的排斥来理解

有了上面的解释还不够,因为我们会遇到以下情况,它们是不能或不常用“坐”来表达搭乘状态的:

c. *吃完晚饭,我就 坐自行车 回了学校。

d. *我们的 飞行员 坐飞机 与外军对峙。

在c句中,说话人经自行车代步回到学校,需要持续对自行车做操作,比如用脚蹬、用手调整方向。在d句中,飞行员自然是要操纵飞机的,至少需要经常观察周边情况。在这两个例句中, 搭乘人都需要对搭乘对象持续地做出控制行为 。如果对搭乘主体或搭乘对象进行调整,使得搭乘主体不用持续地控制搭乘对象,那么就可以说“坐”。例如:

e. 吃完晚饭,我就 坐出租车 回了学校。

f. 我们的 炮手坐军舰 与外军对峙。

而在另一些句子中,“坐”的使用是否恰当 取决于语境

g. ? 电梯操作员 每天 八小时的 电梯

h. ?我 一个人坐小汽车 去上班。

在句子g中,如果电梯操作员有一个专门的座位,或者他/她只需要看着电梯自动运行(以保证有特殊情况时可以及时报告),那么是可以说“坐”的;如果这位操作员在上班时间需要对电梯按钮做出频繁操作,那么再说“坐八个小时的电梯”就不合适了。同理在句子h中,如果说话人是驾驶自己的小汽车上班,则不能说“坐小汽车”,而这小汽车要是有他人代为驾驶,或他/她干脆就是打车去上班,说“坐”就没有任何问题。

三、写在最后

以上两个部分,是笔者对为何我们使用“坐电梯”这一表述的简单推断:电梯代步是一种搭乘行为,且作为乘客不需要持续对电梯进行控制,故可以用“坐电梯”这一表述。

然而, 在这两个因素影响下, “站电梯”被抛弃不是必然的 。要探究为什么“站电梯”被抛弃,一种比较不负责任的解释是“语言习惯”。但须知语言习惯也是在诸多因素下形成的。要深入研究为什么是“坐电梯”不是“站电梯”,可能还得从与“坐”相关意义的范畴原型入手。笔者学识和能力有限,这里只是提供一个思路,有兴趣有能力的读者可以探索探索。

本文来源于搜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