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刷牙,你刷对了吗?5个常见误区,还有很多人不知道→
天天刷牙,你刷对了吗?5个常见误区,还有很多人不知道→
每天刷牙是保持口腔卫生的基本习惯,但你真的刷对了吗?从刷牙方法到牙刷选择,从牙齿健康自测到饮食注意事项,本文将为你详细解析5个常见的刷牙误区,帮助你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
刷牙的5个常见误区
误区1:长期横向刷牙
你是不是经常横着刷牙?医生提醒,长期横向刷牙可能会导致牙齿缺损,甚至牙龈萎缩。正确的刷牙方法是全面、轻柔、横刷竖刷相结合的“巴氏刷牙法”。
误区2:忽视“三三”原则
刷牙要牢记“三三”原则:三餐后刷牙,每次3分钟。刷牙要注意力度,动作要轻柔。不好好刷牙不仅会导致龋齿、牙周炎等,还可能危害全身健康。严重的牙周炎患者发生肺炎的几率会更高,睡前不刷牙有可能拖累心血管系统。
误区3:只依赖牙刷清洁
刷牙不仅要使用牙刷,还需要牙线和冲牙器等辅助工具。牙线可以刮除牙齿邻面的菌斑,清理牙刷刷不到的位置;冲牙器主要功能是把牙齿周围的食残渣冲掉,但并不能有效去除牙菌斑,因此不能替代牙线。此外,医生建议普通人每年洗一次牙,吸烟者和牙周疾病患者应酌情增加频率。
误区4:过分追求牙齿美白
正常牙齿的颜色不是纯白色,而是乳白色或淡黄色,并且富有光泽。很多人嫌弃的“黄牙”其实多数是正常牙齿的颜色。如果牙齿出现暗沉的棕黄色或者灰黑色,影响到美观甚至功能的时候,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但不建议过分追求牙齿的美白。
误区5:刷牙时是否应该蘸水
这个问题应该区别对待。通常情况下,蘸水对牙齿清洁没有直接影响,牙膏不是靠泡沫清洁牙齿的,而是靠牙膏的清洁成分以及牙刷与牙齿的摩擦。但某些脱敏牙膏和美白牙膏的有效成分遇水后会快速分解,使用这些牙膏刷牙确实不宜蘸水。
如何自测牙齿健康
牙齿在脱落前会经过一个漫长的病变过程,如果能早期发现并干预,就能降低缺牙风险。
看牙龈颜色
如果牙龈呈浅粉色,说明比较健康;若牙龈呈鲜红或暗红色,则说明可能存在炎症,暗藏牙齿脱落风险。
看牙齿上是否有小黑点
龋齿是最常见的牙病之一,平均每个成年人可能有2颗以上的龋齿。最早期的表现就是在牙齿的某些特定位置如窝沟、点隙出现黑点或黑线,这表明已经开始侵蚀牙釉质(称为浅龋)。如果龋坏进展到牙本质(中龋),容易出现酸软、冷热敏感等症状;如果龋坏深入到牙髓,破坏了里面的血管、淋巴系统、神经,就会出现自发疼痛;最后进展到牙根就会形成根尖周病。
这些食物可能正在悄悄毁掉你的牙
碳酸饮料、果汁
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能保护里面的牙本质和牙髓组织不受外界刺激,但它也有致命弱点——怕酸和糖。喝饮料的“正确姿势”包括:用吸管喝饮料,喝完饮料要尽快漱口,喝完碳酸饮料后半小时再刷牙。
较硬的食物
较硬的食物可能会增加牙齿物理磨损的风险。经常嗑瓜子容易在门牙上形成一道“深V”,经常啃咬坚硬的骨头不仅磨损牙釉质,造成牙齿敏感,还可能因为用力过度导致牙齿折裂。
太黏的食物
黏性较强的食物在咀嚼时容易黏在牙齿表面或是残留在牙缝中,给牙菌斑提供充足的能量,增加龋齿的风险。尤其是果脯、蜜饯等含糖量较大、黏性又强的食物。
颜色深的食物
咖啡、茶、红酒、可乐等颜色较深的饮料除了其中的酸会腐蚀牙齿之外,还可能在牙齿表面形成色素沉着,让牙齿越来越黄甚至发黑。
牙刷的选择要点
挑选牙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刷头大小:对于亚洲人来说,小头牙刷更为适合。小头牙刷一般指刷毛的有效长度在两个门牙宽度的1~1.2倍,刷毛的高度约为门牙的高度。
- 刷毛形状:从侧面看刷毛,以整齐、没有倒毛者为佳。不宜选择过尖的细毛牙刷,这类牙刷容易让牙龈受伤。
- 刷毛软硬:可用刷头轻轻按压手背,至皮肤微微见白,来回蹭一蹭。如有一定感觉,说明硬度合适;如有刺痛感,说明刷毛太硬,可能伤及牙龈;若感觉甚微,说明刷毛太软。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