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叠纪:古生代最后的时光
二叠纪:古生代最后的时光
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元,从约2.99亿年前开始,到2.52亿年前结束,持续了大约4700万年。这一时期见证了海洋生物的繁荣、爬行动物的崛起,以及地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探索这个充满戏剧性的地质年代。
二叠纪生物复原场景
欣欣向荣的海洋生物
在二叠纪,海洋生态系统经历了复苏,各种生物繁盛起来。有孔虫类、珊瑚类、腕足类、头足类动物,以及早期的鲨鱼等都在海洋中活跃。其中,旋齿鲨作为海洋霸主,以其独特的螺旋排列牙齿而闻名。
旋齿鲨
旋齿鲨的牙齿生长方式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它们主要捕食菊石类,为了从坚硬的外壳中获取软体部分,演化出了类似“开壳器”的怪异牙齿结构。
此外,二叠纪还有一种特有海洋生物——蜓类。这些小型生物一般只有几毫米到1厘米大小,喜欢群居生活。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最早研究了这类生物,并将其命名为“蜓类”。在牙形类未得到深入研究之前,蜓类一直是划分石炭二叠纪地层的重要标准化石。
逐渐崛起的爬行动物
二叠纪是爬行动物快速演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爬行动物开始适应多种陆地环境,与节肢动物展开竞争。羊膜卵的繁殖方式使得爬行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它们演化为两大类:合弓纲和蜥形纲。
合弓纲动物在头骨两侧各有一个下颞孔,代表性动物是异齿龙。异齿龙背脊上的骨刺可能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合弓纲最终演化出哺乳动物,成为新生代的统治者。
蜥形纲
蜥形纲在头骨两侧各有两个颞颥孔,现存种类繁多,栖息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每个大陆。在二叠纪,蜥形纲的种类、数量和体型都处于劣势地位,但在中生代演化出恐龙、鳄鱼、龟等重要类群。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二叠纪末期,地球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约95%的物种消失,为幸存者提供了新的演化机会。这次灭绝事件为中生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开启了地球生物演化的新篇章。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这场灾难性的生物灭绝事件与当时的地质活动密切相关。古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加剧,导致陆地面积扩张、海洋面积缩小,这些环境变化为生物演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