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开拓汉朝西南,并二次出使西域,增进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
张骞开拓汉朝西南,并二次出使西域,增进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
张骞,这位汉朝伟大的探险家和外交家,以其两次出使西域的壮举,不仅开辟了汉朝与西域的交流通道,还为后世留下了“凿空”的美誉。本文将为您详细讲述张骞的传奇经历,以及他对汉朝外交和西南地区开发的重要贡献。
张骞第一次出使归来后,由于其被软禁在匈奴的经历,于是加入卫青麾下担任向导,并立下功劳被封为博望侯。
后来张骞在一次作战中与李广兵分两路出兵攻打匈奴,却没有按照约定的日期赶到,因罪当斩,张骞只好出钱赎罪并没贬为庶人。
再次出使
张骞尽管也想找机会拿回爵位,但是此时的汉武帝的重心还在北方的匈奴那里,而不擅长军事的张骞自然也就找不到机会受到重用。
公元前119年,汉朝出兵将匈奴赶出了漠南地区。匈奴退出漠南后依靠西域诸国,继续与西汉对抗,汉武帝也不得不将目光看向西域地区。
西域地区大致为匈奴以西、乌孙以南的区域,有大大小小的国家几十个。其中有一些国家我们很熟悉,月氏不说,其他的如楼兰古国、大宛、精绝古城、安息等。
为了团结更多对付匈奴的力量,汉武帝决定再次让张骞出使西域,特别是召与匈奴有矛盾的乌孙东归故地,以削弱匈奴实力,再有就是宣扬汉朝国威,让西域诸国站在汉朝一边。
于是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300多人,带着大批财物向西域进发。
连通东西
此次出行没有了匈奴人的骚扰,张骞顺利地抵达了乌孙国。不过张骞到达的时候不凑巧,此时乌孙正发生内乱,根本没有心情考虑其他事情。
于是张骞就将自己的副使派了出去访问附近的大宛、康居等国家,宣扬汉朝的国威,以扩大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增加各国对彼此的了解。
等乌孙平定下来的时候,张骞将带来的礼物送给乌孙国王,并向其表达了汉朝希望乌孙能够返回故地居住的意愿。
张骞还告诉他,如果他能带着乌孙返回,陛下还可以将汉朝公主嫁给他,他也不用担心匈奴人的威胁。
乌孙国王对汉朝了解不多,但他对汉朝的礼物很喜欢。不过由于西域地区过去一直处于匈奴的阴影之下,乌孙一时也不敢答应张骞,直接与匈奴作对。
最终乌孙国王也没有下定决心,等到张骞准备返回的时候,乌孙国王才表示希望能够派遣一队使者跟随张骞前往汉朝,然后再决定。
于是张骞就带着乌孙的使者回到了长安,汉武帝以很高的规格接待了这些使者,这些使者也见到了汉朝的强大。
等到这些使者归国之后报告给乌孙国王,乌孙国王才再次派出使者到长安,表示愿意尚汉公主,并与汉朝和亲交好。
于是汉武帝先后将江都王之女细君和楚王之女解忧公主嫁给两代乌孙王,加深了汉朝与乌孙的联系,也加强了汉朝对西域地区的控制,使得乌孙成为汉朝在西域牵制匈奴的力量。
等到张骞派出的使者返回长安后,带来了西域国家的最新详细信息,汉人对世界了解得更多,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从此汉朝与西域经常互派使者和商队,大大加强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可惜这一切张骞都看不到了,因为从乌孙返回第二年张骞就因病去世了。
开发西南
自古以来,由于航船技术的限制,华夏地区的威胁一直来源于北方,以至于南方地区的开发度一直很低。
张骞在西域了解到汉朝的西南方有一个身毒国,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与中国四川有贸易往来,因为张骞曾在大夏发现了从身毒国买来的四川商品。
于是张骞就向汉武帝报告了这一情况,并提出希望能够从蜀向西南开辟一条通往身毒和西域各国的路线,这样可以避免受到匈奴和羌人的威胁。
汉武帝从服务于打击匈奴的政治大局出发,采纳了张骞的建议,并命他前往犍为郡负责此事。于是张骞分别派出四支探索队伍,四路探索队在行进一两千里后受到了阻碍,先后返回。
尽管张骞负责的探索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是其对西南的探索加强化了汉朝对西南的了解和掌控。
特别是滇国,由于将士们坐在大象上作战,又称为“乘象国”,还有就是夜郎国,就是夜郎自大的那个小国。
后来汉朝加深了与西南各国的联系,更是正式设置了牂牁、越侥等五郡,后来又置益州、交趾等郡,大大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开拓。
结束
张骞的一生可以说主要是在探索,不仅是探索西域地区,还有中国的西南地区。这些探索不仅加强了当时汉朝对这些地区的影响,还深刻地影响了后世。
张骞的行程无疑是艰难和凶险的,但也正是如此,才能表明他前无古人的成就。史学家司马迁更是称赞其出使西域为“凿空”,意为“开通大道”。
张骞出使不仅在于其带来的实际利益,还在于其开拓精神以及开放心态,可惜后世的有些朝代将这些精神抛弃,以至于有了中华的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