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人类意外成了“种子快递员”?揭秘种子传播的秘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人类意外成了“种子快递员”?揭秘种子传播的秘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case.ntu.edu.tw/blog/?p=44948

导读:本文是一篇关于种子传播机制及其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科普文章。虽然文章的原始发布时间是2025年1月,但其内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普适性,对于理解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多数植物通过种子传播来扩大分布范围,除了避免与母株竞争资源,也增加了基因多样性。为了适应不同环境,植物已演化出风力、水力、动物等多 种传播策略,以促进族群繁衍。此外,种子传播也因人类的参与而变得更加复杂:人类活动在无意间成为了种子传播的重要媒介,鞋子、衣物、车辆等都能携带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且人类所进行的农业和植物驯化也对植物的自然分布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使部分植物逐渐依赖人工种植而失去自我传播的能力。尽管人类活动促进了植物的全球传播,但也引发了外来物种入侵与生态失衡等现今需要解决的课题。

椰子是为什么要飘洋过海到新的大陆?蒲公英又是为什么要乘着风飘向远方?难道种子也喜欢旅行吗?种子旅行的好处是什么?

植物是许多生物赖以为生的基础,植物的繁衍、演化都与生态系统平衡息息相关。不过,植物也有它需要面对的生存压力。特别是,植物缺乏主动移动到远处的能力,要如何发展出最佳的传播策略是每种植物面临的挑战。科学家观察到植物会演化出各种特殊构造与果实的形态变化以达成不同的传播方式,让子代拓殖到他地繁衍生息。

种子传播的意义

通过种子传播,植物能够扩大其分布范围,从而避免耗尽母株附近的资源而且与亲代竞争资源,植物拓展种子萌发范围不仅有机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生长的环境,还能帮助种内基因的交流、增加遗传变异性。此外,长期待在相同环境,容易累积特定掠食者与病原体,进而危害同种植物族群。研究显示,远离亲代植株萌发的幼苗普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

种子的传播策略

植物会适应环境发展出不同的传播策略。在缺乏外部媒介的帮助时,部分植物会依靠重力、弹力散播种子,例如:成熟后掉落地面的苹果、或是通过膨压产生爆炸力量的荚果,这类传播方式被称为自力传播(Autochory)。反之,借助外部媒介以散播种子的则称为藉力传播(Alloxhory),常见的有风力、水力、动物传播,例如:乘风漂浮的蒲公英、随水飘动的睡莲、以及搭着动物顺风车的鬼针草。


图一:动物传播的案例之一。动物穿梭灌木丛后,身上会带有刺果|来源:By Seed dispersal (Wikipedia)

这些传播机制不仅保护了植物的基因多样性,还有助于稳定生态系统。当种子在不同地区生根发芽,植物分布变得更加广泛,除了能帮助抵抗环境变化,还促进了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互动。

人类也参与了种子的传播?

人类在历史上不仅与植物共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种子传播的重要媒介。“人为媒介的传播”(Human-mediated dispersal, HMD)指的是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在有意或无意间通过各种活动帮助种子扩展到新的地区。这不仅改变了植物的分布,也对全球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的一小步,是种子的一大步

在日常生活中,人类的鞋子与衣物、搭乘的汽机车或是宠物的毛皮上都可能携带了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随着人类的活动被带到世界各地。这些种子究竟能被带多远?关于量化的问 题,科学家已有初步的研究资料:Matthias C. Wichmann等人研究了两种芸薹属(甘蓝与黑芥)植物的种子在人类鞋子上可以传播多远的距离,他们让“步行者”穿著鞋子在灑有100粒種子的土壤上走20步,再到草坪上移動固定的距離後蒐集留在鞋子上的種子數。實驗中控制步行者的鞋款與行走距離,傳播距離差異甚巨,從5公尺至5公里之間。半數以上的種子掉落在5公尺內,但仍有種子在行走5公里後仍然附著在鞋子上的案例,顯示出人類在徒步的過程中,是有機會協助種子做遠距傳播。

不同於行人的鞋子與衣服,隨著道路在世界各地變得越來越普遍,數個國家的道路長度將近100萬公里甚至更多,這使得種子更有機會隨著車輛的運輸散播到更遠的地區。Kimberley Taylor等人將帶有種子的土壤裹在金屬板上並固定在汽車下方的不同位置,並讓汽車在特定的道路上行駛4至256公里之間的距離,並計算剩餘的種子數量。研究發現環境的潮濕程度會影響種子保留的數量,其中在乾燥條件下,約有86至99%的種子仍附著在汽車上,顯示出車輛對植物的遷移率具有影響力。


图二:在森林里散步完的民众鞋子,上面沾满了欧洲猪殃殃的刺果|来源:By Seed dispersal (Wikipedia)

农业、驯化与传播

除了随着交通运输的发达使得种子伴随人类的脚步散播到各地外,植物种子也会因人类有意的传播而迁至世界各地。其中,人类的农业与驯化行为对植物种子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约在12000年前农业的发展改写了人类的生活形式,从游牧狩猎与采集的日子转而变成定居与农业生活。农业的兴起使人 类得以稳定地生产食物,从而支持更大的人口密度,壮大的人口开始分工合作而产生专业化的工作项目,这促进了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然而,当人类开始从事农业并有选择地种植特定植物时,通常会选择大果实、高产量与更耐旱耐寒的植物进行驯化与栽培,进而促进种子被有意地蒐集、储存与种植到世界各地,使这些植物不再受到地理环境与原先传播机 制的限制,这无意间改变了植物的自然分布。

此外,为了能够栽培出更富经济价值与食用需求的植物,人类驯化了多数植物,例如:小麦、玉米、苹果、香蕉、棉花与可可等。这些驯化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衣物与经济之需求,但在驯化的过程中,某些植物逐渐失去了原有自我传播的能力,变得更依 赖人类的干預:以小麦為例,現代培育小麦的種子更不易脫落,使其更適合被採收,但也意味著它更難以自然散播至各地,需要依靠人類的種植行為來延續其族群。

人类农业的种植行为大大影响了原先生态系统的组成,特定选种行为降低了植物的基因多样性,外来入侵植物的栽培使其扩散并限缩了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进而减少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目前已有人类意识到其严重性并采取行动,参与植物保护、森林复育计划与生态系统 的重建等项目。可以发现人类在植物种子传播中扮演了复杂而多面的角色,从古代农业的发展至近代的保护计划,人类的活动加速了植物在全球的传播,而生态系统的维繫是當前需要面臨的課題。

参考文献

  1. Harms, K. E., Wright, S. J., Calderón, O., Hernandez, A., & Herre, E. A. (2000). Pervasive density-dependent recruitment enhances seedling diversity in a tropical forest. Nature, 404(6777), 493-495.
  2. Hofhuis, H., Moulton, D., Lessinnes, T., Routier-Kierzkowska, A. L., Bomphrey, R. J., Mosca, G., ... & Hay, A. (2016). Morphomechanical innovation drives explosive seed dispersal. Cell, 166(1), 222-233.
  3. Armon, S., Efrati, E., Kupferman, R., & Sharon, E. (2011). Geometry and mechanics in the opening of chiral seed pods. Science, 333(6050), 1726-1730.
  4. Cummins, C., Seale, M., Macente, A., Certini, D., Mastropaolo, E., Viola, I. M., & Nakayama, N. (2018). A separated vortex ring underlies the flight of the dandelion. Nature, 562(7727), 414-418.
  5. Casseau, V., De Croon, G., Izzo, D., & Pandolfi, C. (2015). Morphologic and aerodynamic considerations regarding the plumed seeds of Tragopogon pratensi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seed dispersal. PloS one, 10(5), e0125040.
  6. Wichmann, M. C., Alexander, M. J., Soons, M. B., Galsworthy, S., Dunne, L., Gould, R., ... & Bullock, J. M. (2009). Human-mediated dispersal of seeds over long distance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76(1656), 523-532.
  7. Taylor, K., Brummer, T., Taper, M. L., Wing, A., & Rew, L. J. (2012). Human‐mediated long‐distance dispersal: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seed dispersal by vehicles.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 18(9), 942-951.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