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澎湃而起,滨海区深耕千亿级产业集群
新质生产力澎湃而起,滨海区深耕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这个春天,“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大海中强劲涌动的新浪潮。作为全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之一,滨海区正因地制宜点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引领,聚创新之能,乘发展之势,走低碳之路,全面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速打造新医药、新材料等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图:弘润科技项目
向“新”而行:做强主业 培育壮大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大潮奔涌,滨海当勇立潮头。这是自身发展使然,也是使命担当所在。
今年开年,滨海区召开全区工作动员大会,一股“拼、抢、干”的劲头和状态在滨海区快速传递。
初春之际,滨海区又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44亿元的20个重大项目共同破土开工,聚焦新医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投产后预计实现产值284亿元,加速汇聚新动能、新力量。
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具有明显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一直以来也是滨海区的主导产业、主攻方向。
图:新医药项目建设
锚定“产业兴区、产业强区”战略不动摇,滨海区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重要增长点,全力做强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三个千亿级产业,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跃升、向精深加工迈进、向终端产品进军,在做大规模、做优结构、做高质量、做亮特色上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加快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千亿产业集群。
以“新”主导,以“质”为胜,产业核心竞争力一级级提升,滨海区新型工业化的蓝图也日益清晰——
新医药产业,围绕打造“中国药谷”,正依托新和成、润丰化工、华辰生物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和技术引领作用,围绕人药、兽药、农药三大领域,打造从基础原料、中间原料、合成材料、辅料助剂到终端制剂的完整产业链条,打造千亿级医药产业集群。
新材料产业,围绕打造“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聚焦高性能树脂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等产品,推动与海洋化工、石油化工等产业耦合发展,进一步拉伸长度、增强厚度。
新能源产业,围绕绿电产业园建设,以风电、光伏为重点,加快风光储一体化基地、阳光新能源、分布式光伏等项目建设,打通光伏发电、绿电输送、绿电制氢、氢气储存、氢气输运以及绿氢炼化全产业链。
好风凭借力,放眼滨海,三大主导产业在滨海区正“朝气蓬勃”一路发展壮大。弘润石化新材料、万盛新材料等产业项目有序推进,新和成、国邦药业等新项目加快建设,绿电产业园、阳光新能源项目快速布局,行走在滨海的企业车间、产业园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不仅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更积蓄着面向未来的发展潜能。
以“新”提“质”:创新引领 抢占发展新高地
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所在。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作为支撑。滨海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
近日,位于滨海区临港经济区的山东金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里一派忙而有序的生产场景。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紧张有序地作业,自动化生产设备不停运转,一个个刹车片成品陆续包装下线。
图:金力新材料赶制订单
金力新材料公司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汽车制动设备的全方位发展,包括设计、测试、生产、营销等,已成为中国刹车片制造业的核心参与者。目前拥有各类生产、检验设备1000多台套,年产汽车刹车片500万套,2023年实现工业产值15986.9万元。因其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深厚实力,公司先后被授予“潍坊市企业技术和工业设计中心”“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等称号。
“公司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每年投入大量的经费来进行研发,并取得了一些关键性技术成果。”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目前拥有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企业研发出八大配发体系,掌握了高摩擦系数、耐高温、底噪音、无落灰的刹车片核心技术,推动行业内刹车片技术革新,并赢得了广阔的目标市场。
在滨海,金力新材料创新引领的案例并不是个例,滨海区众多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向“新”而行,凭借一个个“核心密码”,引领产业风向。山东莱德管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自密封智能管阀技术,达到国际一流领先水准,产品在国外市场达到60%以上,公司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山东高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新型工程塑料(CPVC)生产研发,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是国内最大的氯化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东亚和美洲……
图:莱德管阀生产车间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作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催生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显而易见。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在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上,滨海区加快实施企业“育苗扶壮”行动,加大政策扶持和创新投入,加快构建以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主体的梯度培育体系。去年,新和成维生素、金力新材料等7家企业获评2023年度省瞪羚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一,莱德管阀、崇舜新材料2家企业获批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一系列瞄准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布局、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积蓄起了滨海产业发展最“硬核”的支撑和底气。下一步,滨海区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和机制改革,围绕人才引进、科研平台、金融服务、政策扶持等创新要素发力,培育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真正实现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催生更多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重塑新优势。
凝“新”聚力:新兴产业 竞逐未来新赛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时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天然载体和先导力量,新兴产业是产业转型进阶的重要支点,推动着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具韧性、更具竞争力。
面向未来,滨海正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重要增长点,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重点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在错位竞争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在突出比较优势中抢占发展先机。
氢能作为低碳新能源体系主力之一,滨海区正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聚焦打造“制、储、运、加”为一体的自循环氢能生态体系,以低成本低碳制氢优势,塑造氢能产业发展竞争力。
图:氢能源综合项目
滨海区氢能源综合项目是潍坊第一个氢能源综合项目,该项目利用天然气裂解制氢装置及配套设施,生产高纯电子级别、燃料级别氢气以及液氮、液氧、液氩、液体二氧化碳等工业气体,年综合产能1.7万吨。“项目投产以后,将为潍坊市及周边区域的工业企业提供高纯度氢气,同时也为氢燃料电池车辆提供加注服务,为潍坊市的氢能示范城市以及山东省氢进万家科技项目提供有力支撑。”潍坊滨海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负责人介绍。
数字经济是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崭新赛道和关键增量。抓数字经济,就是抓时代先机、抓未来发展制高点。
基于此,滨海区积极引导推动当地企业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我们不断深化‘数字赋能’行动,着力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等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更多企业加强数字化技术应用,实现发展提档升级。”滨海区经济发展局工作人员介绍。
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助力滨海数字化发展结硕果,构筑了产业竞争新优势。海化集团获评“省级智能制造场景”,润丰化工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焦易网炭素与焦炭行业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升级项目入选山东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金力新材料、先达化工获评“潍坊市企业上云标杆企业”……积极顺应时代浪潮,滨海区正以互联网平台为纽带,集合各方力量,让数字化经济不断向实体经济扩散,以数字化技术助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向“新”而行,迈步新赛道。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节能环保,无论是高端装备还是新材料,无论是数字经济还是生命健康,无一例外,都能在滨海新兴产业发展的星罗棋布中找到坐标。通过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新”而行、能源结构向“绿”转变,滨海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渐入佳境,也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
今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攻坚之年,也是滨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之年。关键之年要有关键之为。以“新”主导,以“质”为胜,一个个令人“新”潮澎湃的目标与远景,拼构出滨海厚植新质生产力基础,塑造发展新动能的新图景。
前景光明,使命催征。看滨海大地,正“新”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