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失温的症状是什么样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失温的症状是什么样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youlai.cn/yyk/hnote/F9A5B7mFUtP.html

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颤抖、意识模糊、手脚冰冷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按照患者体温可划分为轻度失温、中度失温、重度失温。

轻度失温(体温 35℃-32℃)

1、颤抖:
患者会出现无法控制的剧烈颤抖,肌肉快速收缩和舒张以产生热量,试图弥补身体热量的散失。
颤抖通常从四肢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可表现为双手不停地抖动,双腿也会出现类似的震颤,幅度较大且较为频繁。

2、手脚冰冷:
触摸患者的手指和脚趾时,可感觉到其温度远低于正常体温,皮肤可能呈现苍白或青白色,且感觉麻木,灵活性降低,如手部难以完成精细动作,脚部行走时可能会有僵硬、不灵活的感觉。

3、心率加快:

为了维持身体的血液循环和重要器官的灌注,心脏会加快跳动频率。心率一般会比正常时有所增加,可从每分钟60-100次上升至100-120次左右。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慌、心悸,心电图可出现特征性J波。

4、血压轻度升高:
身体在轻度失温时,外周血管收缩会导致血压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收缩压可能会升高10-20mmHg左右,舒张压也会相应上升。

中度失温(体温32℃-28℃)

1、颤抖加剧且不协调:
随着失温程度加深,颤抖不仅不会停止,反而会变得更加剧烈且失去协调性。全身肌肉的颤抖不再是有规律的快速收缩,而是出现痉挛性的、不规则的抖动,幅度和频率都进一步增加,甚至会导致患者身体摇晃、难以站立或坐直。

2、意识模糊:
患者的思维开始变得迟缓,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下降。可能会出现反应迟钝的情况,对他人的提问回答缓慢或不准确,定向力障碍,如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地、时间概念模糊等。

3、言语不清:
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受到影响,控制发音和语言表达的肌肉协调性变差,患者会出现言语含糊、发音不清晰的症状。说话时可能会结结巴巴,语句不连贯,难以表达完整的意思,旁人可能较难理解其所说的内容。

4、运动能力显著下降:
身体的协调性和力量明显减弱,患者行走困难,步伐蹒跚,容易摔倒。简单的动作如抬手、抬腿都变得极为吃力,难以完成较为复杂的动作,如穿衣、系鞋带等。

重度失温(体温低于28℃)

1、停止颤抖:
当失温达到重度阶段时,身体的代偿机制已无法维持,颤抖会逐渐停止。这并不是病情好转的迹象,反而意味着身体已经极度虚弱,肌肉无法继续产生足够的热量来维持颤抖反应,是身体进入极度危险状态的表现。

2、昏迷:
患者陷入深度昏迷状态,意识完全丧失,对任何外界刺激均无反应。眼睛紧闭,无法唤醒,身体呈松弛状态,各种生理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等也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生命体征逐渐微弱,濒临死亡边缘。

3、呼吸、心跳减慢:
呼吸频率显著降低,可从正常的每分钟12-20次减少至每分钟5-10次甚至更低,呼吸变得浅而慢,有时可能会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
心率也会极度减慢,可降至每分钟30-50次以下,心脏跳动微弱,泵血功能严重不足,难以维持身体的基本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随时可能发生心脏骤停。

4、瞳孔散大:

重度失温时,患者的瞳孔会逐渐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这是由于神经系统功能严重受损,脑干等生命中枢的调节功能失常,导致控制瞳孔收缩的神经机制失效,是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重要体征之一。

失温该怎么办

  • 脱离寒冷环境:将患者迅速从寒冷环境中移出,避免体温进一步下降。及时为患者更换湿冷的衣物,保持身体干燥,防止热量进一步散失。

  • 保暖措施:使用毛毯、睡袋、厚衣物等物品将患者全身包裹,以维持体温。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电热毯或热水袋等加热设备,但需注意避免烫伤,且加温过程应缓慢进行。

  • 外部加温:对于体温较低的患者,可以使用热水袋、发热贴等物品对患者脖子、腋窝、腹股沟等核心区进行加温。同时,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避免患者再次受凉。

  • 内部加温: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给予热饮或高热量食物,如巧克力、葡萄糖水等,以提高体温。但需注意,对于昏迷或无法进食的患者,应避免给予食物和饮料。

  • 监测生命体征:在处理失温症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体温等指标。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如心率过快或过慢、呼吸微弱或停止等,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参考资料:
[1]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423 [2]Dan.L. Longo等原著,陈红主译,哈里森内科学手册.第18版.2016,150-152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