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的来历简介 植树节的来历和风俗
植树节的来历简介 植树节的来历和风俗
植树节是一个种树的节日,也是呼吁人们保护树木森林的一个节日。它不仅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而且在世界各地都设有相应的节日,以倡导环保和生态建设。
植树节的来历简介
植树节是为了纪念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因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一个重视并大力提倡要植树造林的人,因此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来纪念孙中山先生所作出的贡献。全国各地在这一天中,都会进行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等一系列活动。
中国植树节定于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中国的植树节开始时是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79年2月23日,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植树节是为了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因为树木对于人类的生活,乃至整个生态环境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通过植树节,来激发人们对于植树造林的热情,并且让人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环境,同时还能扩大山林资源,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并且能够起到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因此为了保护林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世界各地多个国家,都会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而设立植树节。
植树节的好处
调节气候:树木能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清洁、新鲜。一亩树林放出的氧气够65人呼吸一辈子。
防风固沙:树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土,还能吸收各种粉尘,一亩树林一年可吸收各种粉尘20—60吨。
减少噪音:树林能减少噪音污染。40米宽的林带可减弱噪音10—15分贝。
杀灭细菌:树木的分泌物能杀灭细菌。空地每立方米空气中有3到4万个细菌,森林里只有300-400个。
降低温度:树可以降低温度,和提高湿度。30度气温可以降到二十几度左右。
植树节的来历和风俗
3月12日是我国自己的植树节日,同时这一天也是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在他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就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的"清明节"定为植树节。
1979年2月,根据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
植树节的风俗
种树、了解树木的知识、宣传环保。植树节这一天是动员群众参加以植树造林活动的节日,通过植树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植树节的意义
植树节有利于提高了全社会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的意识,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植树节有利于推动了国土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事业的发展,并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
植树节有利于带动全民族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并且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全球各地的植树节日期
- 中国:每年3月12日
- 朝鲜:每年3月2日
- 印度:每年7月第一周
- 斯里兰卡:9月17日
- 泰国:国庆节
- 菲律宾:每年9月第二个星期六
- 约旦:1月15日
- 巴勒斯坦:1月6日
- 埃及:每年9月至11月
- 巴西:每年9月21日
- 墨西哥:每年6至9月的雨季
- 哥伦比亚:每年10月12日
- 萨尔瓦多:每年的6月21日
- 法国:每年3月为法定的绿化月,3月31日为植树日
- 英国:每年11月6日至12日为全国植树周
- 意大利:每年1月21日
- 瑞典:每年3月举行森林周活动
- 芬兰: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