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的概述
存款准备金的概述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即为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制度不仅确保了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还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本文将详细介绍存款准备金的相关概念、作用及其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存款准备金的概述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即为存款准备金率。各家银行需要交给人民银行保管的一部分银行吸纳的存款,用以保证将来居民的提款,有防止商业银行盲目放贷导致银行没有充足资金兑现储户的存款的作用。如果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就意味着吸纳的存款能够放贷出去的越少,间接性的减少了货币的供应量,有可能促使银行提高存贷款利率。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
- 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
-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是指各种有价证券自由成交,自由议价,其交易量和价格都必须公开显示的市场。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办法来调节信用规模、贷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是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的工具。
- 再贴现
贴现,是票据持票人在票据到期之前,为获取现款而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的票据转让。再贴现,是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作的票据转让。
货币政策工具的分类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贷款规模控制、特种存款、对金融企业窗口指导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间接调控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直接调控工具。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取消了贷款规模控制,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利率政策、汇率政策、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等。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为实现其最终目标有一个传导机制,并有一个时间过程,一般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也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指标。
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监控基础货币、银行的超额储备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中介指标主要监测货币供应量和以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货币市场交易量为代表的信用总量。
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窗口指导、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中期借贷便利(MLF)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并正式发布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准备金与基础货币的区别
基础货币与准备金的区别,如下:
由于过去经济学家并未认识货币的本质,无法给出精准的货币定义,因而人们通常混淆货币与存款货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定义,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中,基础货币被称为Reserve Money。
在这一错误概念的基础上,学者们错误的认为"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乘积即理论上的货币供应量",实际上广义货币量M2等于货币发行量M与"存款兑现率"的乘积。因为货币在流通中,人们通常会截留部分极少的现金,而大部分转化为存款。银行只需要应对储户的兑现,而国家通常禁止银行负资产经营,在此基础上对存款征收"存款准备金",以限制货币的流通速度,并防止挤提等导致的银行体系崩溃。所以它才叫"准备金"。
准备金的概述
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实行准备金的目的是确保商业银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款时,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法定准备金制度还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进行控制的一种制度。中央银行控制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的多少和准备率的高低影响着银行的信贷规模。这个制度规定,商业银行不能将吸收的存款全部贷放出去,必须按一定的比例,或以存款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或以库存现金形式自己保持。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重,称为准备率。
现金概念
现金是通用的交换媒介,也是对其他资产计量的一般尺度,会计上对现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现金仅仅指库存现金,即企业金库中存放的现金,包括人们经常接触的纸币和硬币等。广义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个部分。
同步准备金和滞后准备金计算方法的区别
同步准备金和滞后准备金计算方法的区别:含义不同,表示不同。
一、表示不同:
存款准备金包括准备存款和库存现金两部分,准备存款就是商业银行准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受到法定准备率的影响。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则市场流动性减少,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则市场流动性增加。流动性减少会抑制CPI的上涨,反之亦然。一般滞后半年。
二、含义不同:
存款准备金(Deposit Reserve) 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存款就是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存款中属于准备金那一部分。
概述
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实行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款时,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法定准备金制度还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进行控制的一种制度。中央银行控制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的多少和准备率的高低影响着银行的信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