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中医杨艳琴教授:血管狭窄的中医原因及治疗方法
知名中医杨艳琴教授:血管狭窄的中医原因及治疗方法
血管狭窄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中医认为其主要由瘀血阻滞或气血亏虚引起。中医治疗血管狭窄以活血、化瘀、通脉为主要治法,同时强调辨证施治,注重综合调理。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探讨血管狭窄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血管狭窄多是由于瘀血阻滞或气血亏虚而引起的,以活血、化瘀、通脉为主要治法,可用中药汤剂,也可以服用有滋补功效的中药来达到滋阴温阳的目的。除此之外,需要调节情绪,少吃油腻等进行综合性诊疗。
另外,中医理论认为,“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血管属于“脉”的范畴。中医当中并无血管狭窄的病名,依其临 床证候表现及演变过程,其分属于“胸痹”、“心悸”、“中风”、“头痛”、“眩晕”范畴,亦有称其为“脉痹”、“脉浊”。主要病机可归纳为虚、痰、瘀、毒,病位在“血脉“,病根在脏腑,尤其心脾肾。虽然有不少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病人的血管狭窄各有不同病因病机,中医治脑血管狭窄还是应该遵循辨证施治,或补虚、或祛痰、或活血、或解毒,或兼而用之。
临 床主张中西医结合诊疗,因为中医、西医从不同角度认识疾病,并相应诊治,联合干预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不管是长期服用西药还是中药,都主张定期到院随访,了解脑血管狭窄变化情况,以及监测 药物的反应,做出科学调整。
专家简介:
杨艳琴,副主任医师,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从事中医内科临 床工作30余年,原北京市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原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3篇。
从医多年来帮助了众多全国各地的病者在中医药的诊疗下重获健康,承担过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院校的临 床课程授课、临 床带教任务,曾先后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内科进修。
擅长领域:
擅长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萎缩、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血管狭窄、瓣膜病变、心衰、失眠抑郁焦虑、动脉粥样硬化、房颤、心率不齐、心梗、头晕、头痛、脑供血不足、支架术后等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