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非遗 | 酒香之处,便是阿穴人家
贵州非遗 | 酒香之处,便是阿穴人家
在贵州毕节市赫章县哲庄镇,有一个被称为“雀鸟居住的地方”的阿穴村。这里不仅风景优美,更因独特的阿穴酒而闻名。2021年,阿穴酒酿造技艺被列入毕节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当地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阿穴”——原名“㮟穴”,
在彝语里,意为雀鸟居住的地方。
彝族先民用这样的代称,
描绘大伙儿居于大山深处的情景。
而与飞鸟一同穿越时空的,
是山间悠悠传来的酒香。
群山环抱的阿穴村 彭资竣 摄
阿穴酒产自毕节市赫章县哲庄镇阿穴村,毗邻赤水河源头,群山环抱间。2021年,阿穴酒酿造技艺被列入毕节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赫章县可乐古夜郎遗址出土的酒具推算,早在2000多年前,作为古夜郎地区的赫章一带就已有人酿酒。元朝时,彝族阿侯(部落)的一支——㮟穴家迁至今阿穴一带,带来了当时较为先进的酿酒技艺,就此开启了阿穴酒的时空传承。
阿穴酒第五代传承人谭家前向桶里铲进谷物 石佳 摄
阿穴酒第五代传承人谭家前将谷物铺满酒桶 石佳 摄
阿穴酒第五代传承人谭家前接水浸泡谷物 彭资竣 摄
阿穴酒第五代传承人谭家前加热酒桶 石佳 摄
阿穴酒之奇特,在于此方特有的山泉水,以及多年传承的酒曲配方。这里的山泉水质清冽,在当地村民口中有戏称:“茅台离了赤水河就不是茅台,阿穴酒去了别处也不是阿穴酒。”以此印证当地山泉对于制酒的重要性。
“酒曲每一代都有优化调整,如今的酒曲由40多种中草药制成。”阿穴酒酿造技艺第五代传承人谭家前介绍,酒曲以外,阿穴酒的酿造技艺纷繁复杂,从浸泡谷物开始,每一步对温度和时长的要求都十分严苛。
阿穴酒第五代传承人谭家前检查酒体色泽 石佳 摄
阿穴酒第五代传承人谭家前查看藏酒 彭资竣 摄
阿穴酒第五代传承人谭家前测量酒体度数 石佳 摄
阿穴酒厂的生产线 彭资竣 摄
排列整齐的阿穴酒 石佳 摄
工人给成品阿穴酒装盒 石佳 摄
工人正在打印商标 石佳 摄
从彝族先民的淳朴技艺,到艰难时日的求生手段,再到今日阿穴村乡村振兴发展之匙,阿穴酒在时间长河里不断焕发荣光,酒香之处,即是阿穴人家。
拍摄地点:毕节市赫章县哲庄镇阿穴村
图 源/彭资竣、石 佳编 辑/放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