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临终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唐寅临终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临终诗》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寅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对生死的独特见解。
诗歌原文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诗歌赏析
《临终诗》是唐寅临终前的绝笔之作,展现了他对生死的独特见解。诗中写道:“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表达了他对生死的豁达态度,认为生死如同戏剧的开场和散场,都是自然的规律。接着写道:“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则进一步阐述了他对生死的看法,认为无论是阳间还是阴间,本质上都是漂泊异乡,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唐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死亡的坦然态度。
作者简介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常常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痒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