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大棚架菜豆高产栽培技术详解
早春大棚架菜豆高产栽培技术详解
早春大棚架菜豆高产栽培技术
早春大棚架菜豆是春季蔬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上市早、价格高、效益好的特点。然而,要实现高产高效,需要掌握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要点。本文将详细介绍早春大棚架菜豆的高产栽培技术,从选种、育苗到定植、管理,再到病虫害防治,提供全面实用的指导。
选种与育苗
选种要点
选择适合早春大棚种植的优质品种是高产的基础。推荐选用产量高、抗病性强的法国1号及法国2号种子。这些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适应性强,适合北方早春低温环境。
育苗技术
营养土配制:采用肥沃田土与优质有机肥按6:4混合,每立方米床土加入氮、磷、钾复合肥1公斤,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1公斤,混匀后过筛。
苗床制作:在拱棚中间顺棚向建造苗床,苗床宽1.1米,将地面整平踏实,建好四周畦埂,畦埂高出地面14厘米。苗床底部铺一层细沙或草木灰,便于起苗。
播种方法:播种时间在3月上旬,播种前晒种1-2天以提高发芽率。播前1-2天浇透底水,按10厘米×10厘米切方,每方集中播4粒种子,播深2-3厘米,播后覆盖潮细土,扣好小拱棚。
苗期管理:
- 出苗前保持28-30℃,促进幼苗出土。
- 出苗后降低温度,白天18-20℃,夜间12-15℃,以防徒长。
- 第一片真叶展开到定植前10天,提高温度,白天20-25℃,夜间15-20℃,利于花芽分化。
- 定植前10天进行低温炼苗,白天温度18-20℃,夜间10-15℃。
- 播种后至定植前一般不浇水,过于干旱时用喷壶洒水。定植前1天灌水,以利起苗。
定植与管理
整地施肥
亩施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50-60公斤,均匀撒施后深翻30厘米,整地做畦,畦宽1.1米。
适时定植
当幼苗具有1-2片真叶,苗龄约25-30天时,选晴朗天气进行定植。每畦两行,穴距28-30厘米,每亩平均4000穴左右。定植后浇透定植水。
温湿度管理
- 定植后,白天棚温维持在28-30℃。
- 缓苗后降低棚温,白天20-25℃为宜。
- 开花结荚期温度保持在20-25℃。
- 随外界气温升高,逐渐加大通风量,当夜间外界气温在15℃以上时,昼夜通风或撤除薄膜,降低田间湿度。
肥水管理
- 定植后到开花结荚前,一般不再浇水,加强中耕保墒,进行蹲苗。
- 植株开始甩蔓时及时插架。
- 2/3植株第一花序豆荚长到4-5厘米时,结合浇第一水,进行第一次追肥,亩追尿素15-20公斤。
- 以后每隔7天左右浇一水,隔一水追施一次化肥,亩追氮、磷、钾复合肥15-20公斤。
病虫害防治
早春大棚架菜豆的主要病虫害包括锈病、白粉病、豆荚螟等。防治策略应以预防为主,综合应用健身栽培、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措施。
- 生态调控:通过种植功能植物、使用诱虫板等方法,吸引天敌控制害虫。
- 健康栽培: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保持田园清洁,科学施肥。
- 生物防治:使用绿僵菌、白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害虫,释放天敌如小花蝽、捕食螨等。
- 科学用药: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和安全间隔期。
采收与后续管理
当豆荚达到商品成熟期,即豆荚饱满、颜色鲜绿时即可采收。采收时应注意不要损伤植株,以免影响后续豆荚的生长。采收后应及时整理植株,去除老叶、病叶,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后续花序的发育。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早春大棚架菜豆的产量和品质,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和气候特点,灵活调整管理措施,以获得最佳的生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