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与实施路径分析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与实施路径分析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本文以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为例,探讨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潜力分析和实施路径,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参考。
研究背景与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落实此内容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新铺镇充分运用全要素、多功能、跨尺度、全价值的多维度整治思想,坚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优化“三生空间”,实现土地、资源、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有序流动。
数据来源与研究区概况
研究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成果、2022年蕉岭县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库、蕉岭县国土空间规划成果等。新铺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下辖13个村,整治区域范围总面积为9 462.83 hm2,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根据202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新铺镇土地现状以农用地为主,全域农用地面积为8 408.34 hm2,占全域总面积的88.86%;建设用地面积为844.66 hm2,占全域总面积的8.93%;未利用地面积为209.83 hm2,占全域总面积的2.22%。
潜力分析
农用地整理潜力分析
补充耕地潜力作为增加耕地数量的重要方式,分析得出补充耕地潜力图斑面积为1 042.39 hm2。选择地块坡度不小于15°,地类为非水田耕地的旱地、水浇地、可调整地类,以及省定2 277个贫困村范围内的非耕地中的园地和坑塘水面,分析得出新铺镇垦造水田潜力图斑面积为160.13 hm2。
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析
通过科学布局农村宅基地、产业发展、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等,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优化整治。分析得到建设用地拆旧复垦潜力图斑面积为19.89 hm2。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对矿山修复潜力进行分析,得出新铺镇矿山修复潜力图斑面积为53.50 hm2。
实施路径案例分析
实地摸查,以建设用地腾挪为重点
结合潜力分析结果,充分统筹项目库谋划,注重全民参与,通过座谈和实地调查的方式,从项目可行性角度修正优化整治潜力,实现项目的落地实施。农村居民点拆旧复垦,根据调查摸底结果和城镇发展方向,加快推进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充分考虑村庄分类和发展要求。
动员社会面多主体参与,做好资源要素保障
蕉岭县新铺镇通过“集体+农户”方式集约耕地,通过引进优质农业企业发展粮-菜轮作的种植产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创建国家辣椒种植示范基地。采取“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生产托管模式,村集体牵头成立合作社,为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通过企业购买服务实现村集体增收,带动就业。
结合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
根据区域内农业发展情况,打造新铺镇南山村南药种植基地、北方村柚子种植基地,发展富硒丝苗米产业、复合农业湖洋田整治项目进行新农村建设,利用客家文化特征,提升重点地区、传统建筑的风貌,对人居环境进行整治;发展特色旅游业,建设新铺镇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蕉岭绿色建材产业园;结合生态修复项目开展河湖整治、碧道建设、水源保护、矿山治理等建设。
结合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2024年6月16日,梅州市北部地区遭遇一轮降雨强度大、落区集中的持续性极端强降雨过程,造成新铺镇人员伤亡和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等财产损失。为降低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维护群众生命财产,结合避险搬迁工程,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符合条件的受地质灾害威胁户实施避险搬迁,对同意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并同意拆除原有房屋、杂房等建(构)筑物的群众,争取补助资金。
结论与建议
对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整理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全域土地整治潜力“一张图”,最终形成差异化的地区整治潜力:西部地区开展水域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潜力较高,北部和中部地势较低区域实施补充耕地、垦造水田等农用地整理潜力较高,中部平原地带开展拆旧复垦潜力较高。后续通过对每个整治潜力图斑进行实地调研,进一步明确整治的可行性,为实施具体的整治项目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此研究通过剖析试点整治区域内整治经验,为同类型地区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