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盛宴 | 河池铜鼓文化保护成果精彩亮相
非遗盛宴 | 河池铜鼓文化保护成果精彩亮相
2025年3月14日,由河池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中心、河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2025年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示展演活动在金城江区举行,为市民、群众带来了一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铜鼓文化展演。
定音铜鼓演奏《山歌好比春江水》
传统舞蹈《打扁担》
群舞《艾南啰啰嗨》
展演中,定音铜鼓演奏《山歌好比春江水》,通过微型铜鼓等民族器乐演奏进行创新演绎,旋律优美动听,别具一格;传统舞蹈《打扁担》,模拟农事活动中的耙田、插秧、收割、打谷等动作,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群舞《艾南啰啰嗨》,则为在场观众带来了“戏剧活化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毛南族肥套的独特魅力;戏曲特技《锦绣中华》,融入了川剧传统的变脸、吐火等绝活表演,将中华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铜鼓舞《勤泽格拉》,是南丹白裤瑶人民模仿自然界动物猴子的生活习性,经长期演变而形成的传统舞蹈,蕴藏着白裤瑶历史、文化、民俗等诸多内涵……精彩的舞蹈、动人的歌声和深情的演绎,生动展现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
戏曲特技《锦绣中华》。
铜鼓舞《勤泽格拉》
彩调歌舞《采茶歌》。
“今天我们的参演节目共有17个,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包括乐器合奏、戏曲、歌唱、舞蹈等,既有来自河池各中小学校的青少年,也有来自基层文艺团体的老年人。”河池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张柏源介绍,此次展演生动体现了保护区内铜鼓文化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不仅展示了国家级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成果,也为推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蜂鼓说唱《六新河池美万家》
据悉,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于2024年7月通过验收,并正式确定为广西唯一的国家级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区以河池市全境11个县(区)、红水河流域为中心,对集中分布、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铜鼓习俗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文化生态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
毛南族民歌《山歌声声颂党恩》
女子群舞《绣呀绣》
截至目前,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有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计996项,涵盖国家级项目13项;同时,拥有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45人,其中包括8位国家级传承人。此外,该保护区还建成非遗传承场馆125个、非遗扶贫工坊20个。
结束歌舞《铜鼓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