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论张养浩散曲创作的艺术风格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论张养浩散曲创作的艺术风格

引用
1
来源
1.
https://3g.yjbys.com/bylw/lunwenfanwen/56631.html

元代文学家张养浩的散曲创作以"明丽之作"著称,其作品风格清丽,主要体现在内容与创作心态、语言与意境、韵律效果三个层面。本文将从心境澄明风物清丽、新洁简约意境玲珑、音韵流转声律调谐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张养浩散曲的艺术特色。

明代朱有权在其《太和正音谱》中评论张养浩的散曲"如玉树临风",而邓绍基主编的《元代文学史》也称其"多明丽之作"。通过对张养浩散曲集的考察,可以发现清丽确实是其重要风格之一。这种清丽风格的审美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首先,就散曲内容和创作主体的心态而言,其曲心境澄明,风物清丽;其次,就其散曲语言和艺术意境而言,其曲新洁简约,境象玲珑;最后,就由散曲韵律所体现的听觉效果而言,音韵流转,声律调谐。

一、心境澄明风物清丽

心境澄明,风物清丽,是指清丽山水在创作主体纯净心境中所映现出来的自然清逸,有清水芙蓉之美。这一特点的形成包含了作者心态和散曲题材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指主体澄明之心境;一是指主体所观照下的自然清丽之山水风物。清逸脱俗的情性,清新明丽的风物,是为清丽风格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澄明的心境是清丽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张养浩以清逸脱俗的情性状写明丽俊秀的自然风物,从而表现为明晰省净的语言风格和亮丽隽永的意境情韵。张养浩思想兼容儒释道,道家的人生态度对他影响颇大,他向往一种品质纯洁高尚、不同流合污的散淡隐士的人生范式:厌恶仕官禄进,向往逍遥、安静的世界;看破尘世,独守恬静心境,无忧无虑;乐处清静之境,不受外界打扰,在清寂中超尘脱俗;怀清真之心,与世无争,但求安享自己清闲安适的生活。创作主体以清高的隐逸之士的情怀和清逸、清静的清明心境去观照世间万物,其观照的结果——散曲也多会呈现清丽的艺术境界。

在作为清高隐士的张养浩的眼睛里:

【双调】《庆宣和》
参议随朝天意可,又受奔波,绰然谁更笑呵呵。倒大来快活,倒大来快活。大小清河诸锦波,华鹊山坡,牧童齐唱采莲歌。倒大来快活,倒大来快活。
“大小清河诸锦波,华鹊山坡,牧童齐唱采莲歌。”写河水清而透彻(清澈)

【中吕】《最高歌兼喜春水》
想人间是有花开,谁似他幽闲洁白?亭亭玉立幽轩外,别是个清凉境界。
“亭亭玉立幽轩外,别是个清凉境界。”写美人之境秀丽而幽静(清幽),清新而爽快(清凉)。

【双调】《折桂令·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冷冷,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玉露冷冷,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写中秋之夜清澈而明亮(清莹)

【双调】《折桂令·凿池》
殷勤凿破苍苔,把湖泺风烟,中半分开。满意清香,尽都是千叶莲栽。看镜里红妆弄色,引沙头白鸟飞来。老子方才,陶写吟怀,忽见波光,摇动亭台。

【中吕】《朝天曲》
锦屏,翠屏,极目山无尽。白云忽向树杪生,似林影波光定。故把清风,遮映摇动,水和山俱有声。兴清,半晴,天意也还相应。
“满意清香,尽都是千叶莲栽。”写池中莲花更是香味清淡久远(清香)。甚至连风都是凉爽而让人清醒(清风)“故把清风,遮映摇动,水和山俱有声。兴清,半晴,天意也还相应。”

【越调】《寨儿令·冬》
天欲明,觉寒生,打书窗只闻风有声。步出柴荆,遥望郊坰,滚滚势如倾。四围山岩壑都平,道途间无个人行。爱园林春浩荡,喜天地气澄清。巧丹青,怎画绰然亭?
“爱园林春浩荡,喜天地气澄清。巧丹青,怎画绰然亭?”以至于整个世界都是清新纯净的纯清而无混杂的东西(澄清)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我们发现张养浩在其散曲集子里藉隐士之法眼创造出一个清丽澄明的艺术境界。

二、新洁简约意境玲珑

其次,张养浩散曲注重景与情的融合,境象玲珑,情兴景会,在新洁简约的诗句中我们能感受到其含蕴深婉,情思缠绵。其【双调】《清江引·咏秋日海棠》、【双调】《水仙子》、【木兰花慢】《白莲隐括》诸曲用词清丽浅近,但往往因主体情感的投射,使得景语皆情语,情景与融,构筑起一个物我一体的和谐境界。

三、音韵流转声律调谐

张养浩散曲的音韵流转、声律调谐也是其清丽风格的重要体现。他的散曲在音韵上讲究和谐,善于运用叠字、重音等手法,使作品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这种音韵美与散曲的内容和意境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张养浩散曲独特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张养浩散曲的清丽风格不仅体现在内容和意境上,更体现在语言运用和音韵效果上,这种全方位的艺术追求使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