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昆山反杀案:出于自卫反杀“龙哥”的于海明,结局如何?
2018年昆山反杀案:出于自卫反杀“龙哥”的于海明,结局如何?
2018年8月27日晚9点半,江苏昆山开发区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反杀案"。41岁的当事人于海明,在面对被害人刘海龙的持刀攻击时,反抢砍刀并将其捅刺致死。
这起案件迅速引发了社会热议,然而,与常规认知不同的是,网上的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支持于海明。几天后,警方通报将于海明的伤人行为判定为正当防卫,无需承担任何刑事责任,这一判定无疑顺应了民心。
事件经过
2018年8月27日,对于于海明来说,本是平凡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下班,骑上车准备回家。然而,在一个红绿灯路口等红灯时,一辆宝马车强行闯入非机动车道,险些与他擦碰。
这本是一件小事,且错在对方,但没想到从宝马车上下来的中年男子刘某某却与于海明发生了争执。尽管于海明试图辩解并因对方满身酒气而选择沉默应对,但事态并未平息。当绿灯亮起,于海明准备离开时,宝马车的司机刘海龙下车对他破口大骂,并连踢带打。
尽管有人劝架,但刘海龙却变本加厉,刘某某也加入厮打。
忍无可忍的于海明开始反击,但两人打一人,他明显处于劣势。刘海龙甚至从车里拿出一把长达59厘米的双面开刃长刀,连续击打于海明。面对生命威胁,于海明在刘海龙第六次挥刀砍向他时,趁机夺下长刀,并在接下来的七秒内连续砍向刘海龙多刀。
刘海龙在逃跑过程中被于海明追上并继续砍击,最终倒在绿化带里。于海明在路旁渐渐冷静下来,担心对方会打电话叫人,于是拿走刘海龙的手机并报警。
几分钟后,警车和救护车赶到现场,于海明被押上警车,而刘海龙则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法律判定
这起案件在当时引起了巨大争议。
一方认为于海明属于正当防卫,面对致命威胁时他的行为是合理的;
另一方则认为他杀人了就应该定罪。在极度的不安与煎熬中度过了五天后,警方通报了判定结果:于海明的行为被判定为正当防卫,无罪释放。
这一结果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可。关键在于事发经过全部被路边摄像头记录下来,让全国人民都看到了事情的真相。
大多数人坚定支持于海明,认为他的行为是正义的。而反对的声音则认为,在于海明抢到刀并砍伤刘海龙后,刘海龙已经失去继续伤害他的能力,因此于海明的继续砍击行为涉嫌故意伤害。
然而,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判定时更多地从人性角度出发。他们认为,在面对这样的危险时,一般人无法具备精确防卫的能力。于海明的人身安全持续地处在刘海龙的暴力威胁中,他所作出的连续的挥砍动作完全具有合理性。
法律无法要求一个处于极端慌乱、惊恐、愤怒的受害者能够在防卫中精准控制住自己的挥刀次数。
事后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起案件的热度逐渐消退。于海明的生活也逐渐回归平静。他辞去了原本的工作,带着妻子和孩子离开了这座让他心惊肉跳的城市。他们希望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远离舆论的喧嚣。
在那段特殊的时期里,于海明一家经历了许多困扰。他们的名字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无论在哪里都会引来注目。连他们的亲戚和孩子都在学校里被问东问西。这样的生活让他们感到烦恼和不安。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对这件事的关注也越来越少。于海明一家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正常。他们珍惜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和幸福。有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孩子正常地在学校学习,回到家里总有热乎乎的饭菜。这就是他们现在所追求的生活。
如今已经过去了4年多的时间,于海明一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满。经过治疗,于海明的儿子的身体情况已经逐渐好转,目前已经和正常人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差别。他们一家人过着和普通的普通人没有二异的生活,享受着平凡中的幸福。
于海明也逐渐走出了阴霾,开始了新的生活。他深知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没有过硬的本领和过人的才华。但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并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英雄。
这起案件也给了社会一个极大的警示作用。它让人们意识到,在面对不法侵害时,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法律不应该只是冷冰冰的机械,而应该成为维护正义和公平的有力武器。
这起案件的判定结果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它告诉人们:只要坚守正义,就一定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