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最大的帮凶:揭露《默杀》背后的法律真相!
“沉默”是最大的帮凶:揭露《默杀》背后的法律真相!
近期犯罪悬疑题材电影《默杀》热映,引发广泛关注。种种犯罪情节,以及沉默的大多数,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问题具象化。影片中,初中女生惠君长期遭受校园欺凌,她从高处坠亡后,暴行非但没有停止,甚至祸延到闺蜜小彤身上。受害者的恐惧无助,却成为欺凌者的狂欢,而旁观者的沉默纵容,更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那么欺凌者需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被欺凌者又该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保护“少年的你”,这些我们都要了解。
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包括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身体欺凌
这是最容易辨识的一种欺凌,是指肢体上的暴力,比如拳打脚踢、扇耳光、撕扯衣物等。除此之外,抢夺财物、故意损毁他人物品也属于身体欺凌。语言欺凌
语言欺凌指用言语对他人进行嘲笑、谩骂、起侮辱性绰号、诋毁等行为。语言欺凌是伤害孩子的一把锐利的“软刀子”,这种暴力比起身体伤害来说更为严重和可怕,也更不容易被察觉。社交欺凌
指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散播谣言、暴露他人隐私、损毁他人形象、孤立排挤他人等。网络欺凌
指利用互联网侵犯被欺凌者的隐私、损害人格或名誉。网络欺凌不仅会对孩子的精神造成伤害,而且因为网络的互联互通特性,使得欺凌事件的影响力比单纯发生在校园内的欺凌更大,对被欺凌的孩子影响也更深。
校园欺凌者需要承担哪些法律后果?
- 民事责任
校园欺凌造成他人人身损害、严重精神损害的,应当承担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等费用。由于校园欺凌者主要都是未成年人,而未成年人作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其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滑动查看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 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
- 行政责任
校园欺凌最主要的方式是殴打等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欺凌者在不构成刑事犯罪的情况下,可能构成行政违法,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滑动查看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十二条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斗殴的;
(二)追逐、拦截他人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 刑事责任
若是校园欺凌殴打他人达到轻伤及以上程度,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另外,若是欺凌手段本身带有剥夺他人生命的紧迫危险,还有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如在电影中,若是欺凌者在小彤的口鼻处都涂上胶水,则有很大的危险性导致受害者窒息而死,这样的行为就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
滑动查看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面对校园欺凌,如何不做“沉默的人”?
受害者
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受到欺凌时,不要激怒对方,可以向路人求救,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必要时采取正当防卫。受到欺凌后,不要沉默或报复,要把事情告诉父母和老师。家长
要保持冷静,与学校和老师沟通,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保护孩子权益。家长平时要鼓励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能力,这对校园欺凌的影响能产生缓冲作用。学校
学校日常应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设置心理辅导课程,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动向,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家长。对于校园欺凌受害者,校方应立即组织医疗救助、心理干预、司法协助等;对欺凌者施以与之行为相匹配的教育惩戒,对有严重不良行为者,主动联合相关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对其进行矫治教育;对涉嫌犯罪的,要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法官提醒
就如电影中所呈现的那样,沉默有时候比言语更具杀伤力,它可以让真相被掩埋,让痛苦被忽视,让受害者在孤独中挣扎,让欺凌者更加肆无忌惮。面对欺凌,沉默绝非良策,我们需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寻求身边人的帮助,勇敢地对欺凌者说 “不”,对沉默说 “不”!
本文原文来自上海静安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