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敌人重兵压境,粟裕提出放弃海安运动歼敌,打出15:1的战损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敌人重兵压境,粟裕提出放弃海安运动歼敌,打出15:1的战损比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B874FLL05563IC0.html

1946年7月,蒋介石在宣泰、如皋两地损兵折将,连吃两场败仗,这令他大为震惊。国民党军总参谋长陈诚急忙到南通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议,并调集10万余人的兵力沿江北进,目标直指解放军华中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海安。

海安,东临黄海,西通扬州、泰州,南达长江,贯穿南北、沟通东西的三路两河在此处交汇,历来为兵家必争的咽喉要地。元末年间,朱元璋与张士诚争夺江海平原,常遇春在海安筑城,切断了张士诚增援和运粮的通道,最终迫使张士诚苦守的泰州城不攻自破。明代凤阳巡抚唐顺之为了抵御倭寇入侵,也在海安设防固守,打破了倭寇西窥淮阳、侵扰中原的企图,使得淮阴、扬州、凤阳、泗州得以安享太平。

蒋介石此番进攻海安就是为了能够实现“解决苏北”的战略目标,国民党认为海安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解放军华中野战军势在必争,因此自己可以凭借优势兵力,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法,实现一举歼灭华中野战军主力,攻占海安的战略意图。为了防止被各个击破,国民党军采取了钳形攻势,各旅以正面不足15公里,纵深5余公里的阵型相互靠拢前进。

面对强敌重兵压境,粟裕依旧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沉着应战,此时他在心中反复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到底要不要固守海安?固守海安的话就正中敌人的圈套,如果与之在海安决战,势必会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即使获胜,国民党军依旧可以源源不断地进行增兵,继续保持进攻的态势,处于绝对劣势的华中野战军万万打不起这样持久的消耗战。如果不守海安,国民党军就可以兵不血刃地完成泰州至海安的封锁线,日后我军的军事行动将会大受束缚。还有一些官兵认为,先前已经打了两个大胜仗,敌人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不战而退对不起海安的人民群众,前面的两次胜仗也就白打了。

经过深思熟虑后,粟裕还是更加偏向于后者,于是他提出了一份初步的作战方案:1、6两师集结于海安东北地区休整待机,7纵在海安外围打运动防御战。这个作战方案提出后,军中许多同志都不能理解,海安为战略要地,怎么能这样轻易放弃呢?

粟裕认为 :“战争的胜负决定于有生力量的消长而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这个重要的思想显然还没有被大多数干部所掌握,要重视他们的意见,作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把领导的意图变成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

然而粟裕也明白主动撤出战略要地海安是关于华中野战军全局的重大决策,因此必须采取慎重的态度。粟裕虽然坚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但他还是不敢独自作出决定,因此粟裕立即赶赴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的所在地淮安,进行当面请示。

经过一天一夜的赶路,粟裕到达距离海安约150公里路程的淮安,并参加了华中分局常委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曾山等同志。在会上,对粟裕提出的主动撤出海安、在运动中歼敌的作战方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最终决定在海安实施运动防御,尔后便主动撤离,创造出新的战绩。对于许多不能理解的同志,除进行必要的思想工作以外还是主要靠打胜仗的事实来解决。

华中分局把会议的内容决定上报给了中共中央、华东局和新四军军部,该作战方案很快就被批准实施。毛泽东回电指出:

“在我军主力未获得充分补充休息恢复疲劳以前,及敌未进至有利于我之地形条件以前,宁可丧失一些地方,不可举行勉强的无把握作战。此次粟部歼敌两万,打得很好,今后作战亦不要过于性急,总以打胜仗为原则。敌以十万大军向我进攻,我损失若干地方是不可避免的。你们应有应对恶劣环境之精神与组织准备。”

华中分局常委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粟裕就返回了海安前线,他立刻调整兵力部署,将主力第1、6师集结在海安东北地区休整,待机歼敌。第七纵队则在海安外围打运动防御战。

海安防御战从7月30日一直打到8月3日,第七纵队在4天的战斗中,虽然只用了3000多兵力,却英勇抗击了5万多敌人的轮番进攻,在杀伤敌军3000余人后,自身仅伤亡200余人,创造了敌我伤亡15:1的记录。

8月3日,海安运动防御战任务完成后,华中野战军主动撤出海安。占领海安后,国民党军得意忘形,参战的各部纷纷报捷,称歼灭华中野战军总人数竟达二三万人。因此,国民党军第1绥靖区司令部错误地判断:“苏北共军已经一败涂地,主力第1、6师下海北逃。”

然而真实情况是,华中野战军指挥机关和第1、6两师主力部队3万余人已经在海安东北稳稳当当地休整了两个星期,有的部队驻地甚至距离海安城仅有7、8公里的距离,他们像往常一样天天出操上课,开会唱歌。但是这些在敌人眼皮子底下的行为国民党军队竟然一无所知,这完全得益于解放军老根据地群众基础的雄厚,地方政府、民兵、群众都能够严密封锁消息,并且严查追捕敌人派出的谍报、坐探,使敌人成了瞎子,对我军的动向一无所知,只能靠清空猜测想象而已。而解放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却对国民党军动向了如指掌。

自认为第一步作战计划已经完成的国民党军也进行了调整部署,开始分兵占地,在东起海边西至扬州的150公里的地段上摆出了一字长蛇阵的封锁线,企图“清剿”封锁线以南的占领区,然后实行第二步与徐州南下的部队会攻两淮。

8月6日,蒋介石命令其整编第65师及第105旅由海安东进,接连占领西场、丁家所,并准备继续东犯。粟裕在得知这一情报后非常兴奋地说道:“歼敌良机已到”。他立刻上报中央军委,并建议淮南的第5旅东调苏中参战,以便集中兵力于主要作战方向上。

8月8日,毛泽东复电:“歼敌良机已至,甚好甚慰。”并且作出指示:“预备部队或牵制部队如有可调者,望张、邓、谭尽可能满足粟之要求,集中最大兵力于主要方向。”根据中央指示,华中野战军政委谭震林率领第5旅和华中军区特务团到海安参战。

国民党军在此时依然对解放军的动向一无所知,还是按照先前计划继续进犯,并于7日进占李堡,8日进占角斜。9日,国民党军整编第65师经海安去泰州、黄桥接替整编第25师的防务,10日新7旅又去接替第105旅在李堡一线的防务。

国民党军的频繁调动,给华中野战军提供了在运动中歼敌的大好良机。粟裕当机立断,决心集中兵力,首先在运动中歼灭李堡之敌。粟裕为此作了如下部署:

“以第1师攻歼李堡、角斜的国民党军第105旅主力;以第6师攻歼丁家所守敌第105旅一部;以第7纵队及第18旅分别位于贲家巷东南和西场南北地区,合力围歼可能由海安东援之敌新7旅,并阻击可能由如皋东援之敌。”

李堡的敌军位于国民党军一字长蛇阵的最东端,仅有一个团的兵力,此时国民党军新7旅副旅长田从云率领一个团来接替105旅314团的防务,正当314团的电台、电话机刚刚拆除,接防者的电台尚未架好之时,华中野战军突然发起攻击。国民党军猝不及防,顿时阵脚大乱,一夜之间两个团就被全部歼灭。接着国民党军新7旅旅长黄伯光率领的一个团也落入了华中野战军打援部队的口袋阵里,最终被全部歼灭。

李堡之战,历时20小时,华中野战军歼敌1个半旅9000多人,生俘少将旅长金亚安、少将副旅长田从云。8月13日,中央军委发电给粟裕、谭震林并告陈毅、宋时轮,指示:“苏中各分散之敌利于我各个击破,望再布置几次作战,即如联通总队,凡能歼灭者一概歼灭之。你们如能彻底粉碎苏中蒋军之进攻,对全局将有极大影响。”

粟裕杰出的军事才能在此次战役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以敏锐的头脑及时抓住战机,虽然处于劣势一方却连连取胜,为苏中战略态势的发展赢得了主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