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珍酒被称为“异地茅台”
为什么珍酒被称为“异地茅台”
珍酒,享有“异地茅台”的美誉,这一称号背后,深藏着丰富的历史渊源与国家层面的战略考量。从1975年立项的“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项目,到1985年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亲笔题词“酒中珍品”,珍酒不仅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更以其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成为酱香型白酒中与茅台最为接近的“姊妹佳酿”。
项目起源与国家战略
珍酒的诞生,始于1975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批准立项的“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项目。该项目被纳入国家“六五”重点科研攻关计划,选址遵义市郊石子铺,旨在复刻茅台酒的酿造环境及工艺精髓,以达成扩大茅台酒产量的战略目标。
核心技术团队与工艺传承
在项目的具体执行过程中,茅台酒厂的核心技术人员、窖泥、原料乃至微生物等关键要素,均被精心移植至遵义。为了确保珍酒与茅台酒的高度相似性,甚至采用了茅台酒厂使用过的发酵泥,严格遵循茅台酒的“12987”工艺标准,原材料的选取也力求一致。历经整整十年的不懈努力与探索,终于成功酿造出酒香浓郁、微量元素构成几乎与茅台酒比肩的珍酒。自投放市场之日起,便赢得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与广泛好评。
包括郑光先厂长及首席酒师张支云在内的28位核心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了这一试验项目,确保了酿造工艺的精准复制。经过9个周期、63轮次的反复试验与3000余次深入分析,1985年,国家鉴定委员会正式确认珍酒“酱香突出,与茅台酒风格相近”。同年,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亲笔题词“酒中珍品”,为珍酒正式命名,赋予其独特的品牌内涵。
独特风味与市场认可
尽管工艺层面实现了高度复制,但遵义与茅台镇之间在气候条件、微生物群落等环境因素上的差异,赋予了珍酒独特的风味特征。虽然未能完全复刻茅台酒的每一个细节,但珍酒无疑成为酱香型白酒中,风格最为接近茅台的“姊妹佳酿”。市场也迅速认可了珍酒这一独特地位,亲切地称之为“异地茅台”。
珍酒的历史意义,远不止于一次简单的试验,它更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其品牌故事与技术传承,成为区别于其他酱酒品牌的独特标识。尽管未能达成万吨茅台的产量目标,但珍酒卓越的品质与稳固的市场地位,无疑为“异地茅台”这一称号增添了更加深厚的底蕴与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