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鸿章外交活动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鸿章外交活动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LS6OD9J0556B2DP.html

李鸿章被誉为“东方俾斯麦”,然而他并没有实现中国的强国之梦,反而使国家沦为列强瓜分的对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过于强调"各国条约已定,断难更改"的主张,使清政府永远处于被动的局面。

李鸿章在外交上的失败有三个原因,这里只说其中一个,即:试图利用谈判解决争端,并幼稚地认为欧美列强也会遵守一纸合约,也就是"保全和局"的外交思想。

1894年前的中国不强但也不弱,但因为李鸿章的外交失误,导致中国没有了翻身的可能,也使他自己成为满清第一背锅侠,背上了卖国贼的历史骂名!

在外交上,他秉持"保全和局"的思想,坚持"明是和局,必阴为备战,庶和可速成而经久"。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在实际的外交过程中,只有和局,没有备战,而且和局又有丧权辱国的时候,这就是李鸿章被指责的重要原因。而这在1885年的中法战争和1894年的中日战争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李鸿章看来,西方列强是讲究律法和规则的。他希望以不平等条约作为对列强的约束,一厢情愿地以为只要遵守条约,列强就无机可乘。但李鸿章根本就不知道那群强盗的思维,他们总是贪得无厌,总能找到理由开战,并通过新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获取新的利益。

而按照李鸿章的和局思想,只能一次次承认和执行这些新的不平等条约以求苟安。这种恶性循环带来的后果就是将国家陷入主权不断沦丧的深渊!

以中法战争为例,中国丧失了第一次崛起的机会。中法战争爆发期间,左宗棠就上书清政府,提出了"越事和战,中国强弱一大关键也"的主张,他支持力战。但此时的满清政府被李鸿章"和局"的外交思想所控制,换句话说慈禧和李鸿章并不想战。即使在镇南关大捷的情况下,清政府还是选择了妥协,一纸《中法新约》丢失了越南的宗主权,打开了西南边陲的大门。正是这条新约,留下了"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的历史遗憾!

其实纵观当时的世界格局,如果清王朝真的能够坚持下去,是可以摆脱被殖民的命运,可惜统治者的目光决定了国家的命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