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耳部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耳部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20/08/5539969_1147179357.shtml

耳部磁共振成像(MRI)凭借其无电离辐射的安全特性与卓越的软组织分辨率,在耳科疾病精准诊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该技术通过多参数(T1WI、T2WI、DWI等)和多平面成像能力,可精准区分内耳淋巴液、神经纤维及微小病灶(如听神经瘤、迷路炎);结合3D-CISS、FIESTA等高分辨率序列,能三维重建耳蜗、前庭及半规管的亚毫米级细微结构,为内耳畸形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此外,无需对比剂的TOF-MRA和3D-T2WI技术可无创评估内听道内神经血管空间关系,助力微血管压迫综合征的鉴别;而扩散张量成像(DTI)等新兴功能序列,更可量化听神经纤维束完整性,推动人工耳蜗植入等个性化治疗的发展。这些技术优势使MRI成为耳部疾病,特别是内耳-神经通路病变影像评估的核心手段,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多维度的解剖与功能信息支撑。

内耳解剖结构

外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功能为收集声波。外耳道长约2.5 cm,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性部。

中耳

中耳包含鼓室、听骨链(锤骨、砧骨、镫骨)及乳突气房,MRI可显示黏膜炎症及胆脂瘤侵袭范围。

内耳

  • 骨迷路:包括耳蜗(2.5~2.75圈螺旋)、前庭及半规管(上、后、外)。
  • 膜迷路:内含内淋巴液,MRI T2WI呈高信号,是评估内耳畸形(如Mondini畸形)的关键。
  • 内听道:直径约4~6 mm,内含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及血管。

扫描技术要点

线圈选择

  • 首选线圈:多通道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线圈),兼顾信噪比与空间分辨率。
  • 替代方案:内耳专用表面线圈(单侧病变时使用)。

患者摆位

  • 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头部固定于头托,使用海绵垫固定减少运动伪影,佩戴耳塞以保护听力。
  • 定位线:激光定位线对准外耳道连线,双侧对称。
  • 注意: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者需提前移除磁性部件。

推荐扫描序列

序列类型
参数设置
临床应用
3D-T2WI(CISS/FIESTA)
TR/TE=5.3/2.5 ms,层厚0.4~0.6 mm
内耳膜迷路、内听道神经显影
T1WI SE
TR/TE=500/10 ms,层厚2 mm
脂肪抑制评估炎性病变
T2WI FSE
TR/TE=4000/100 ms,层厚2 mm
中耳乳突气房、脑脊液间隙
DWI(EPI)
b值=800~1000 s/mm²
胆脂瘤、脓肿鉴别
增强T1WI + FS
对比剂剂量0.1 mmol/kg
肿瘤、神经炎性病变强化评估

定位方法

  • 横断位:以矢状位定位像平行于前颅窝底,覆盖范围从岩骨尖至乳突。
  • 冠状位:垂直于横断位,沿内听道长轴显示面听神经束。
  • 斜矢状位:平行于内听道,用于评估神经血管交叉压迫(如使用3D-SPACE序列)。
  • 三维各向同性扫描:建议FOV=16×16 cm,矩阵=320×320,实现0.5 mm³体素。

扫描注意事项

  1. 禁忌症筛查:严格排除体内磁性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磁性人工耳蜗)。
  2. 运动伪影控制:使用呼吸门控技术,儿童患者需镇静(如10%水合氯醛0.5 ml/kg)。
  3. 金属伪影处理:术后患者采用SEMAC序列减少钛植入物伪影。
  4. 对比剂风险: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钆剂,需计算eGFR(>30 ml/min/1.73 m²)。
  5. 参数优化
  • 3D序列扫描时间较长(约6~8分钟),需权衡分辨率与运动伪影风险。
  • 脂肪抑制技术建议采用STIR(场强不均时更稳定)。

诊断协同

中耳病变需结合CT评估骨质破坏,MRI侧重软组织及神经侵犯。

总结

耳部MRI扫描需根据临床需求个性化设计序列,重点在于高分辨率显示内耳神经迷路系统。扫描员应熟练掌握多平面定位技巧,并与诊断医生协同优化扫描方案,为临床提供精准诊断依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