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实现增材制造钢材力学性能定制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实现增材制造钢材力学性能定制化

引用
1
来源
1.
https://nusgrtii.cn/news/136

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近期发布了一项关于Steel增材制造新型钢材可定制力学性能的研究成果。该研究由Dr. Sing Swee Leong团队完成,他们通过优化Fe-Ni-Ti-Al马氏体时效钢的激光定向能量沉积(LDED)工艺,实现了钢材力学性能的定制化。

研究背景

增材制造(也称为3D打印)是一种逐层构建复杂高性能金属零件的先进制造方法,在制备复杂形状零件方面相较于传统成型工艺具有显著优势。增材制造的冶金特性(例如高冷速和热循环)为材料性能的定制化提供了独特的机会,使其能够直接调控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然而,传统的增材制造粉末原料并未针对这些冶金特性进行设计与优化,在增材制造后还通常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改善其微观组织,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性能定制化的潜力。

研究内容

本研究重点优化Fe-21.1Ni-6.3Ti-1.3Al (wt.%)马氏体时效钢的激光定向能量沉积(LDED)工艺,旨在通过控制沉积过程中的热历史实现可调控的机械性能。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带有加热和冷却板的LDED装置以调控温度场,其示意图如图1(f)所示。

研究团队探讨了三种新型沉积方法:

  1. 层间停留沉积(IPD):该方法在LDED工艺中引入了分层暂停,通过增加这些暂停时间,可以更精确地控制热量积累,使材料在每层沉积前进行冷却。这种冷却速率的控制直接影响了热历史,确保在沉积的过程中发生马氏体相变,形成了高位错密度的区域,如图2(a)所示。此类区域进一步诱导了η-Ni₃(Ti, Al)相的原位析出,从而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同时保持延展性平衡。

  2. 恒温加热沉积(CHD):在此方法中,基板在沉积过程中保持在恒定的高温(~200℃)。通过将基板温度保持在马氏体起始温度以上,全程抑制沉积过程中的马氏体相变,从而抑制原位析出(因为原位析出需要形成马氏体来提供驱动力)。CHD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的示意图如图2(b)所示。这一策略有助于相和元素分布的均匀化,减少残余应力,并最终形成延展性更高的组织。

  3. 交替加热沉积(AHD):AHD方法在层与层之间交替进行加热和冷却,从而在钢中形成层次结构。该方法为不同层提供了不同的热历史,导致相邻层间的相成分和微观结构各异。交替的热循环促使硬相和软相的区域形成,从而提高材料的整体韧性。通过在分层结构中引入热梯度,该方法利用了独特的相变并增强了钢材的抗变形能力。

通过采用这些定向的沉积策略,本研究分析了相应的微观结构变化,重点关注马氏体和奥氏体等主要相的形成,以及η-Ni₃(Ti, Al)等二次相的原位析出。此外,对这些相的尺寸、分布和体积分数对材料机械性能的贡献进行了详细分析。例如,高位错密度的马氏体区域可提高强度,而η-Ni₃(Ti, Al)析出相的形成通过阻碍位错运动进一步强化合金。相反,由于应变诱导相变效应,奥氏体相赋予材料良好的延展性和加工硬化能力。

通过整合这些方法,本研究提供了有关如何在LDED过程中通过热历史控制来生产具有可定制机械性能的Fe-Ni-Ti-Al马氏体钢的见解,潜在地拓宽了其在需要高强度和特定延展性领域的应用前景。

研究团队

Dr. Sing Swee Leong团队在增材制造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在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之前,Dr. Sing曾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3D打印中心和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的总统博士后研究员。他的研究兴趣在于通过先进制造技术推动材料开发,并为工业创造战略价值。截止2024年11月,Dr. Sing在增材制造(AM)或3D打印领域已共同发表了100余篇经同行评审的文章及多个专利,h-index为40。此外他还担任多个增材制造相关期刊如Virtual and Physical Prototyping和Materials Science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等期刊的编辑以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I for Materials and Design等期刊的编委等。

图片说明


图3 Dr. Sing Swee Leong团队合影

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期刊上,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16.1,在工程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主要围绕智慧城市、信息和通讯、电子科技、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生物科学和金融科技七大领域展开科研工作。依托新国大世界级的科研实力,研究院从新国大引进数十名教授、副教授及助理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带领本地科研团队积极推进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以及博士后培养计划。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