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蛀牙都是吃糖惹的祸?
产生蛀牙都是吃糖惹的祸?
蛀牙是常见的口腔问题,很多人都认为吃糖是导致蛀牙的罪魁祸首。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本文将为您揭示蛀牙的真正成因,并提供科学的预防方法。
蛀牙的形成过程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蛀牙的产生过程。一些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会利用糖类食物代谢产酸,这些酸性物质会长期堆积在牙表面,腐蚀牙釉质等牙齿硬组织,最终导致牙齿被蛀。
因此,牙齿被蛀并非只是糖的错,还与宿主、致龋菌、时间等诸多因素有关。任何一个因素发生改变,都可以防止蛀牙的产生。
吃糖与含糖食物
除了我们平时吃的糖果,和用作调味品的白糖以外,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食物很多也含糖,他们有个比较学术的名字叫作碳水化合物,而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主要有谷类(稻米、小麦、小米)、薯类(土豆、甘薯)、杂豆类(绿豆、红豆)。所以说,有些食物不是“糖”,但可能含“糖”。也许你可以为了牙齿健康刻意避免吃糖,但却很难避免吃含糖食物。
因此,为了防止蛀牙的产生,少吃甜食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要做到均衡膳食,注意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糖”。
预防蛀牙的具体方法
使用氟化物和窝沟封闭
不同的人对龋病的易感程度不同,这与牙的形态、结构、抗菌及缓冲的成分等因素相关。
日常使用含氟牙膏,可增强釉质的抗酸能力;对于儿童,可以适时接受窝沟封闭术,保护牙齿易发生龋坏的薄弱部位。
控制牙菌斑
蛀牙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牙菌斑,而牙菌斑就是由黏附于牙齿表面的致龋菌形成的,它们可以利用糖类食物代谢产酸。
刷牙方法则并非“非横即竖”,而是需要兼而有之:水平方向的颤动结合垂直方向的转动。颤动动作主要用于清洁牙龈缘和牙龈沟附近,并对牙龈发挥按摩作用;而转动动作即拂刷,用于清洁牙面,这些动作是依靠手腕转动而非手臂摆动实现的小幅度运动,大刀阔斧要不得。
致龋菌最容易窝藏的地方是咬合面的窝沟和牙齿相邻面,而牙线是清除牙齿邻面(尤其是接触点区域牙面)牙菌斑和食物残渣的最有效的手段。
餐后及时清洁
餐后10分钟内口腔pH值急剧下降,尽早刷牙则可以尽快去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终止致龋菌产酸的过程,尽可能降低釉质被腐蚀的风险。
结语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预防蛀牙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而不仅仅是避免吃糖。通过科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牙齿健康,远离蛀牙的困扰。
本文原文来自ehealthsh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