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英法联军的战前准备和战前态度,剖析英法为何会输掉法国战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英法联军的战前准备和战前态度,剖析英法为何会输掉法国战役?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EK2FPKU05567BZG.html

1940年的法国战役是二战中最具戏剧性的战役之一。英法联军在纸面数据上占据压倒性优势,却在短短六周内被德军击败。本文将从英法联军的战前准备和心态角度,深入分析这场战役的失败根源。

法军的优势

在战争爆发前,法军享有兵力上的优势——这取决于法军有较多的可动员兵力。在波兰战役时,法国已经动员了110个师,其中包括有65个常备师。在刨除了需要部署在法国南部和北非的兵力之后,法军仍旧可以在面对德国的北部国境上集中85个师。这些师按照计划应该在波兰战役时对德国发起一次牵制性的攻击,不过因为法军行动上的迟缓和波兰局势的变化,法军遂放弃了这种念头。在草草的结束了他们毫无成果的萨尔攻势后,便退回了法国境内,开始死守他们的马其诺防线。

而在波兰沦陷后,法军进一步的加速了他的动员速度。此时法国已经动员了相当于其国内三分之一的20岁至45岁的男性人口,这让他们的总兵力达到了纸面上的600万人,超过了德国国防军的540万人,当然真正部署在法国北部的法国军队只有224万人。如果再加上包括英国远征军,比利时军队和荷兰军队的话,那么联军的兵力储备就更加庞大。在战争爆发前,英国有储备兵员165万,比利时65万,而荷兰则有45万。就纸面数据而言,联军享有莫大的优势。毕竟就当时的观念而言,如此庞大的军队足以让他们据守防线了。

抛开人数之外,联军在技术装备上也享有优势。比如说法国现役坦克就有3254辆,同时还有1200辆坦克预计可以在未来交付给法军,而法军本身也从仓库里开出了他们那些早已过时的FT17轻型坦克用于支援作战,总数有1500辆。而英国远征军的投入在战前为13个师,且都已经达到了机械化的标准。

如果对比德军的话,那么英法在机械化上占据了优势。且坦克质量上英法也享有优势,比如法军装备的索玛S35中型坦克和B1重型坦克,以及英国的玛蒂尔达Ⅱ型坦克。这些坦克享有很大的优势,在当时是德军坦克从性能角度上难以匹敌的。

更为重要的则是英法享有后勤上的优势,其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为其提供了足够的资源。尽管英法和德国一样,都属于资源贫乏的国家,有差不多二十种战争所必需的资源是匮乏的——比如说生产方面所必需的煤炭、用于炼制汽油等燃料的石油、具备多种用途的橡胶和诸如铜、铁、棉花、铅等等原料。但是与德国只能靠战前储备不同,英国和法国却可以通过海外殖民地来进行运输,且他们自身强大的海军也可以用来对德国实施海上封锁。这些都成为了英法在战前对德国所具备的优势,且德国短时间难以打破这种优势。

英法的劣势

不过这些优势本身,也是一种劣势的体现。比如说法国引以为傲的动员制度。它是基于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经验所制定的。这种动员制度本身是为了堑壕战和消耗战所准备的,大量的预备役人员会被动员进军队,并被编入常备师之中,而常备师中的部分老兵和军官又会被抽调出来与预备役人员共同编组为新的师。按照法军的计划,这些师会在战场上获得经验,通过部队的轮换让所有部队都具备作战经验,并最终让所有的部队都成为老兵。如果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话,这确实是一种可取的措施。

然而不幸的是,此时已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内燃机的兴起让传统的战术化为了泡影。法军大部分士兵都只是受过驻扎于静态防御工事中的训练,对于如何在机动状态下展开进攻和防御是毫无训练的。在战前法军曾对自己的部队进行了有关于机动作战的训练,然而这种突击性训练也仅仅能让部队掌握最低水准的机动作战能力。这些部队根本无法在机动状态下快速展开防御,更无从谈起去发动一次进攻。可想而知,把这样的部队送到战场上,无异于是一种自杀。

而法军虽然拥有强大的装甲部队,且他们的英国盟友也拥有高度机械化的部队,可其高层的军事理念却落后了整整20年。而他们那极具数量和质量优势的坦克,虽然远胜于德军所配备的坦克,但他们的将军们却用1918年的眼光来看这些坦克——将坦克作为步兵的仆人,或是充当搜索部队以弥补骑兵的不足。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他们也就不曾和他们的德国同行们一样,将坦克集中以便于大规模使用。相反他们始终将坦克分散为小股兵力用来支援步兵,而组建装甲师的计划则一拖再拖。

而在空军方面,盟国也并不占据优势,尽管这本该是他们的一个优势。法国空军共有1562架飞机,如果连同其作为预备的飞机,则应该拥有近2000架,英国方面也提供了680架飞机用于作战,如果加上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的392架飞机,则英法空军的总数可达到3000架左右。不过在战前,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都对于自己的空军过于自信,所以开发的新飞机数量很少,战争爆发前也不曾扩大自己的军需生产,所以其空军就不足以左右空战局面。其中法国无疑是局面最糟糕的,因为其空军疏于维护,维修备件的匮乏也导致了其空军的实力锐减,近2000架飞机里只有539架可用来作战,这就进一步了加大了英法的劣势。

指挥阶层的盲目自大

如果从实际角度来考虑,法军拥有近代化军队的诸多构成因素,但他们却并不能将这些有利条件组合成一个整体。法军醉心于他们所谓的优势,而忽略了时代的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惨烈的厮杀,也让法军为数不多的进攻热情被进一步削减。

法国的将军们相信,他们可以依靠坚固的防线来取得胜利,而非采取一次进攻。这让法军内部的进攻学派倍感挫折,他们的领导者年轻的装甲部队指挥官戴高乐则无疑是最失望的。法国进攻学派深知时代已经变化,如果继续采用保守且落后的堑壕战思维,无疑会让他们失去战争的胜利。

法军高层却对此无动于衷,盲目热衷于由法军统帅甘末林所制定的D计划——加强联军的左翼,在战争爆发时就以强大兵力进入比利时境内构筑防线,并尽可能的向东推进,以威胁德国的鲁尔工业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相信,德军的进攻仍旧会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施利芬计划”,自低地国家向法国进攻。

而发生在1940年1月的梅赫伦坠机事件则加强了联军高层的看法,因为缴获的德军“黄色方案”证明了这一点。但从战略态势来讲,这几乎是一个自杀的做法,因为联军将深陷比利时中部,而德军则可以顺利的穿过阿登地区。

讽刺的是,对于阿登地区是否能够让机械化部队通过这一点,联军内部早有定论,那就是阿登地区是完全可以让装甲部队通过的。早在1937年和1938年的法军统帅部的兵棋推演里,法国进攻学派在模拟德军的进攻时,就证明了装甲部队可以通过阿登地区。

而英国方面知道的则更早,在1933年英国参谋本部在组建装甲部队时,英国著名的军事学家利德尔·哈特就表示未来战争中,德国很可能派遣装甲部队通过阿登地区进入法国。英国参谋本部认为装甲部队无法通过阿登地区,而利德尔·哈特则表示基于他的研究证明,装甲部队是可以通过阿登地区的。

也就是说,有关阿登地区的警告早在1933年就出现了,但是法国人仍旧拒绝相信这一点。法军仍旧计划在战时将自己绝大部分的机动部队送入比利时,而面对着阿登地区的就只剩下一个由二流师所组成的脆弱屏障保护着。让情况变得更为恶劣的是,这是一道缺乏防御措施的屏障,不曾有过任何像样的防御工事——因为这里是马其诺防线的终点和英军所构筑的工事起点之间的空白地带。

换句话说,一旦德国人从阿登地区冲过来,那么这里的守军几乎不可能去抵抗这种进攻,德军那强大的装甲部队也就可以通过阿登地区进入法国平原,而联军的机动部队则身陷比利时境内,战争的胜利也将在德军突破阿登地区时彻底归属于德军。

结语

英国陆军大臣霍尔·贝利沙曾经在战时内阁里公开批评这一点,但结果却是他自己在1940年1月初辞职——因为受到了来自法国的压力。对此丘吉尔曾在他的回忆录里是这样描述的:“陆军大臣霍尔·贝利沙在战士内阁中几次提及这一点……不过内阁和我们的军事领袖都不愿批评法国人,因为他们的陆军实力要比我们自己的强10倍。”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国人有着盲目的自信,以至于他们不愿意接受任何批评。而英国人则因为自己的陆军实力不如法国,所以也不愿意做出建议。这种态度的最终影响,就是让他们输掉了法国战役。

参考文献: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2. 《丘吉尔回忆录》
  3. 《闪击英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