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哪吒是一个恶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哪吒是一个恶棍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OGQ45BT0556BKW9.html

哪吒,这个在当代文化中被广泛塑造为反抗父权、挑战天命的悲情英雄形象,其实在《封神演义》原著中展现出令人不安的暴力本质。从屠戮龙族到戕害百姓,再到弑父弑师的暴行,这个被神化的叛逆者的行为早已超出反抗压迫的合理范畴,更接近于无差别施暴的恶棍行径。本文将从多个维度重新审视哪吒这一经典人物形象。


哪吒剧照

一、暴力启蒙:血腥屠戮的起点

哪吒的暴力基因在其降生之初便已显现。太乙真人赐予的乾坤圈与混天绫,本质是两件大规模杀伤性法器,当它们被交到七岁孩童手中时,已注定了后续的灾难。在九湾河洗浴时,混天绫搅动龙宫引发地震,面对前来查看的巡海夜叉,哪吒的回应是直接将其天灵盖击碎。当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出面交涉,这个七岁孩童竟活生生抽其龙筋,展现出与其年龄极不匹配的嗜血性。

这种暴力行为绝非简单的孩童顽劣。在杀死敖丙后,哪吒面对四海龙王的质问时冷笑道:"我师父说我将来要辅佐明君,杀几个水族算什么?" 这种将暴力合理化的思维模式,与当代恐怖分子的"神圣暴力"理论惊人相似。当个体自认为掌握更高正义,便可肆意践踏生命伦理,这正是极权主义暴力美学的雏形。


哪吒剧照

二、权力傲慢:神权庇护下的暴行

哪吒的肆无忌惮源于其背后的权力庇护网络。太乙真人的纵容式教育,将"天命"凌驾于世俗道德之上,造就了哪吒扭曲的价值观。射杀石矶娘娘座下童子后,面对受害者的质问,哪吒理直气壮道:"我乃灵珠子转世,你的童子挡我箭矢,合该他命短。" 这种将身份特权作为免责金牌的逻辑,与封建时代"刑不上大夫"的特权思想如出一辙。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石矶娘娘欲讨公道时,太乙真人竟以"封神榜上有名"为由,用九龙神火罩将其炼化。这种神仙体系内的暴力闭环,完美诠释了"暴力再生产"的运作机制——上位者通过暴力确立规则,再用规则为暴力正名。哪吒在其中扮演的,正是这种暴力秩序的先锋打手。


哪吒剧照

三、伦理崩坏:弑父叙事的暴力本质

割肉还母、剔骨还父的经典情节,常被解读为对父权制度的悲壮反抗。但细究其行为逻辑,这实则是场精心设计的道德绑架。当李靖试图毁掉哪吒行宫断绝其香火时,哪吒的报复是追杀父亲数百里,若非燃灯道人赐予黄金宝塔镇压,弑父惨剧早已发生。这种将血缘亲情异化为暴力筹码的做法,彻底消解了人伦关系的道德基础。

更值得警惕的是"莲花化身"的隐喻——当太乙真人用莲藕重塑哪吒肉身,实则是将其改造成彻底的工具化存在。失去血肉之躯的哪吒不再受生理限制,可以无限次复活重生,这种不死特性与当代战争机器高度同构。封神战场上,哪吒凭借机械化躯体大杀四方,恰似人工智能武器对生命伦理的终极解构。

结语:暴力美学的祛魅

哪吒形象的现代神话化,本质是暴力美学的文化转译。当我们将剔骨还父包装成自由意志的觉醒,将屠龙抽筋美化为反抗压迫,实则是为暴力披上革命外衣的危险尝试。在校园霸凌事件频发、网络暴力泛滥的当下,重审这个嗜血孩童的原始叙事,或许能为我们提供反思暴力美学的文化镜像——任何将暴力神圣化的叙事,终将反噬其歌颂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