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分清猩红热与疱疹性咽峡炎 对症下药才有效
健康科普 | 分清猩红热与疱疹性咽峡炎 对症下药才有效
近期,猩红热病例数持续上升,已成为儿童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如何及时识别猩红热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猩红热的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以及预防措施,帮助您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健康。
(唯嘉儿科副主任医师刘潇)
最近,气温变化大,去看病的孩子又多了起来,据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发布数据显示,除了高发的百日咳、流感,猩红热也正流行。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猩红热发病数为1783,4月数据上升至6125例。
唯嘉儿科副主任医师刘潇表示,猩红热咽痛等症状与疱疹性咽峡炎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多家长会误判,今天邀请刘潇与大家聊聊。
猩红热的基本特征
猩红热是由A族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为高发季节。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人群对猩红热普遍易感,以3-9岁儿童高发,其中,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合并病毒感染者、孕产妇及免疫力低的人群患病风险高。以普通型和轻型病例为主,死亡病例极少见。
猩红热的快速识别口诀:一热二嘴三舌四皮疹
- 高热:一般可达38℃以上。
- 嘴:孩子高热24小时后会出现皮疹,此时面部皮肤充血,但口、鼻周围不明显,相比之下会显得发白,打眼一看会有一个白白的圈(称为“口周苍白圈”)。另外,会伴有咽痛,让孩子张开嘴,会发现有扁桃体发炎、化脓等情况。
- 舌:发疹初期,部分孩子舌头上会有一层厚重的白苔,舌乳头红肿,形似草莓,又称“草莓舌”。2-3天后白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牛肉色,味蕾仍较明显,称 “杨梅舌”。
(草莓舌。通讯员供图)
(杨梅舌。通讯员供图)
- 皮疹:皮疹是猩红热最重要的表现之一,一般在发病第2日出现,从耳后、颈部、上胸部蔓延至全身,6-9天消退。
(猩红热皮疹。通讯员供图)
(皮疹后手掌脱皮情况。通讯员供图)
猩红热的传播与诊断
猩红热潜伏期1-7天,平均2-3天,传染源主要为病人和带菌者,发病前24小时至出疹期的病人传染性最强。得了猩红热,及时就医很重要。研究表明,起病时及时给药,治疗24小时后不再具有传染性。
诊断主要通过采集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或采用核酸快速抗原检测。
治疗与预防
虽然说,猩红热一般是轻症,但链球菌是有可能直接蔓延或血液循环散播,引起组织器官的严重感染,如颈淋巴结炎、鼻窦炎、中耳炎、肺炎、脑膜炎、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及心内膜炎等,以及2-3周继发后期的一些免疫反应,引起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反应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一般使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等,要注意抗生素耐药的问题。如果病情刚起,家长可以给孩子选择张涤教授团队研发的荆竹清解口服液,对退热、缓解咽痛等效果极佳。
刘潇特别提醒,猩红热的传染性较强,患儿应居家或住院隔离至症状消失,咽拭子培养阴性或治疗之日起不少于7天。家长在照顾居家隔离的患儿时,也要注意做好自身预防。成人被感染,虽不会表现出典型的猩红热症状,但有可能成为带菌状态,要避免患儿反复受到感染。
本文原文来自长沙本地媒体,由唯嘉儿科副主任医师刘潇提供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