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马斯克X帖引发认知战:信息操控与情绪引导下的地缘政治博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马斯克X帖引发认知战:信息操控与情绪引导下的地缘政治博弈

引用
观察者网
1.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393754

2025年3月2日,埃隆·马斯克在X平台上发布了一则关于乌克兰战争的言论,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中国认知作战研究中心对此事件进行了深度分析,从认知战的角度剖析了马斯克言论的影响及其背后的策略。

引言

2025年3月2日,埃隆·马斯克在其X平台账号@elonmusk上发布声明,批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称其选择战争而非和平,导致“严重的生命损失”,并指责其行为“残忍和不人道”。此声明发布于俄乌战争持续三年之际,正值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动与俄罗斯谈判、乌克兰寻求西方支持的关键节点。马斯克作为全球知名企业家和技术领袖,其言论迅速引发关注,24小时内获超1000万次浏览(X数据,2025年3月3日)。事件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个 人观点的表达,还因马斯克的影响力成为认知战的一部分,影响公众对俄乌冲突的认知、地缘政治格局及国际舆论走向。据《纽约时报》2025年3月3日报道,此声明在美欧引发激烈争论,凸显其在全球议题中的放大效应。

事件背景与意义阐释

马斯克的声明发布于2025年3月2日,距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已逾三年。此前,马斯克曾在2022年10月通过X提议乌克兰接受“中立地位”以 换取和平(X存档,2022年10月3日),引发争议。此次声明延续其反战立场,暗指泽连斯基拒绝其建议导致冲突升级。据乌克兰国防部数据,截至2024年底,战争已致超50万军民伤亡,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世界银行,2024年报告)。2025年初,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动与俄罗斯直接谈判,而泽连斯基则寻求更多军事援助,双方立场冲突为马斯克的言论提供了背景。

多视角分析的必要性

从攻击方(马斯克)视角,认知战旨在通过信息攻势推动和平叙事,削弱乌克兰的战争正当性;从防御方(泽连斯基)视角,其策略是通过道德叙事维护支持;中立第三方(如国际媒体)通过报道和评论影响舆论走向;友军(如欧盟、美国部分势力)则通过资源与宣传支持乌克兰。多视角分析揭示各方如何在认知域争夺叙事控制权,及其对冲突进程的影响。

攻击方视角:马斯克的认知战策略

埃隆·马斯克作为攻击方,其认知战策略聚焦于信息攻击与情绪操控。2025年3月2日的声明中使用“严重的生命损失”“残忍和不人道” 等词,直接将泽连斯基定位为战争责任人,意在激发公众同情与愤怒。案例:声明发布后,X平台上“#PeaceForUkraine”标签12小时内使 用超50万次,浏览量达1000万次(X数据,2025年3月3日)。马斯克利用其超2亿粉丝的影响力,迅速传播反战叙事。据《福布斯》2025年3月3日报道,其言论被美国保守派媒体(如Fox News)引用,24小时内覆盖1500万观众(尼尔森收视率,2025年3月3日)。策略目标是通过道德指责削弱乌克兰的国际支持,推动和平妥协。

防御方视角:泽连斯基的应对措施

泽连斯基作为防御方,采取信息澄清与信心重建策略。3月3日,他在X平台回应:“和平是我们的目标,但不能屈服于侵略”,强调乌克兰 的正义立场。此回应被欧洲媒体(如BBC,2025年3月3日)广泛报道,48小时内获超300万次转发(X数据,2025年3月5日)。案例:3月4 日,泽连斯基接受CNN采访,称“马斯克不了解前线真相”,试图通过事实反驳重建信任。此举在欧洲引发共鸣,德国外长贝尔博克当日表 态支持乌克兰(德国外交部,2025年3月4日)。然而,在美国,其回应被马斯克支持者视为“狡辩”,效果有限,公众支持率仅回升至55% (盖洛普民调,2025年3月5日)。

中立第三方视角:国际媒体的角色

国际媒体作为中立第三方,通过报道与评论引导舆论。案例:CNN于3月3日发布分析“马斯克干预外交的争议”,指出其言论“可能影响援乌政策”,24小时内浏览量超500万次(CNN网站数据,2025年3月4日)。《纽约时报》则在3月4日刊文“马斯克的和平呼吁与现实脱节”,引 用乌克兰伤亡数据(联合国,2024年)平衡叙事。这些报道既放大马斯克的影响,又试图维持信息中立。据路透社统计,3月3日至5日, 全球英文媒体相关报道超200篇,覆盖约2亿人,显示其在认知战中的协调作用。

友军视角:西方国家的支持行动

支持乌克兰的西方国家(如欧盟、英国)作为友军,通过协同宣传与资源援助反制马斯克的叙事。案例:3月4日,英国首相斯塔默发表声明:“乌克兰的抗争值得尊重”,被《卫报》报道,推动英国追加2亿英镑援乌(英国外交部,2025年3月5日)。欧盟理事会3月3日声明“支持乌克兰自卫权”,援乌资金增至50亿欧元(欧盟统计局,2025年3月5日)。这些行动在欧洲巩固了公众支持(70%,路透社,2025年3月5日),但在美国,因马斯克的强势影响,友军宣传仅部分缓解压力。

认知战本质与事件演变预判

马斯克关于乌克兰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自2022年以来其对俄乌冲突持续介入的延续。追踪其X发帖记录,2022年10月的“和平提议” 是首次重大转折点,当时帖子获得超过50万互动(X平台数据,2022年10月),引发乌克兰外交官公开反驳。随后,2023年9月,马斯克限制Starlink在乌克兰战场的使用,被《纽约时报》(2023年9月10日)报道为“间接削弱乌军作战能力”,此举进一步加剧了其言论与行动 的争议性。

认知战缺陷与改进建议

马斯克2025年3月2日帖子将乌克兰战争的责任归咎于泽伦斯基,称其选择“生命损失”而非和平,显示出信息误判的缺陷。他忽略了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的主动侵略角色(联合国2024年报告确认俄方为冲突发起方),导致叙事失焦,削弱了言论的可信度。根据X平台数据,该帖 发布后24小时内获得15万转发,但负面回复占比达40%(X分析工具,2025年3月3日),反映公众对其单方面指责的不满。

综合影响与历史/现实反思

马斯克2025年3月2日帖子通过指责泽伦斯基“残忍和不人道”,在社会层面加剧了公众对乌克兰战争的认知分裂。根据皮尤研究中心2025年2月调查,55%的美国受访者认为战争应尽早结束,但对“谁应负责”意见分歧明显,马斯克言论进一步放大这一裂痕。X平台数据显示,该 帖发布后48小时内互动量达20万次,其中35%为负面评论(X分析工具,2025年3月4日),显示其未能统一舆论,反而引发争议。

结论与认知战启示

马斯克2025年3月2日帖子展现了认知战的核心特征:信息选择性、情绪引导和平台放大。其通过简化叙事(归责泽伦斯基)和情绪化语言(“残忍”),利用X平台2.5亿粉丝的传播力,迅速引发20万次互动。这种特征使认知战从传统宣传演变为个体驱动的即时性工具。

未来,认知战可能进一步融入AI技术,如xAI可用于预测公众反应,优化信息投放时机。这种技术赋能将使认知战更精准,但也需警惕过 度操控的风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