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强的底层逻辑,可算被这本书说透了
慕强的底层逻辑,可算被这本书说透了
"慕强"这个词常被提及,用来描述对强者的仰慕和崇拜。而更常见的表达是,“不要慕强,要祛魅”,要做自己的英雄。
存在"慕强"但不建议"慕强"。小北最近看的一本书正是围绕此展开,它试图解释为什么在一个"祛魅"的时代,"慕强"或"英雄崇拜"依然根深蒂固。
这正是乌尔里希·布吕克林教授初版于2020年的《后英雄时代:一幅时代画卷》,他的分析深入探讨了这一矛盾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
乌尔里希·布吕克林(1959- ),德国社会学家,这本书最近迎来了北大社出版的中文版,它以巧妙的论点和优雅的笔触,探寻英雄在当代社会文化中的地位。
通过探讨西方的漫威英雄、体育明星等文化现象,他指出英雄崇拜确实受到了质疑,但它具备自身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而这正是英雄崇拜的底层逻辑。
荧幕上的超级英雄
我们为什么需要英雄
在布吕克林看来,人类是群居动物,而社群总要面临两个问题:自我保护和自我超越,英雄人物正是后一方面的佼佼者。
我们不断需要新的目标,需要受到超越自我和超越日常事务的激励,这正是英雄所提供的。他们指向超越的东西,如果没有这些冲动、没有乌托邦、没有对于未来的憧憬和追求,那么人们在一个共同生活的机制就会变得脆弱。
新和谐村,由罗伯特·欧文所创立
英雄的本质是一种人格化的群体利己主义行为。"我们"需要英雄,英雄让我们体验"我们"是"我们"。因为只有这个"我们"感受到来自其他人的威胁,并且只有在永久动员起来对抗外部威胁时,我们才能体验自己是"我们"。
在这个过程中,英雄还起到了另一重作用,那就是让这个世界变得可理解。世界太复杂,本无原则可循。英雄主义将矛盾冲突化解为二元对立或戏剧化其不可解性,来缓解模棱两可的矛盾冲突。
经典西部片的二元对立结构
内部社会 | 外部社会 |
---|---|
好的 | 坏的 |
强大的 | 羸弱的 |
文明 | 野性 |
列维-斯特劳斯指出,所有神话都具有"二元对立"结构。
最后,英雄战胜邪恶势力,悲剧性死亡,或是在战斗进入下一轮之前得到短暂的喘息。透过英雄的眼睛,世界呈现为黑白相间的样子。灰色的混合区域会消失,并且不提供其他颜色。
布吕克林认为这是英雄的又一本质:一道简化程序。某种程度上,即便南辕北辙,只要走的时间足够长,走得足够远,就一定能在漫漫森林之中找到容身之所。
英雄主义在道德上也会出现两极分化。要么只有胜利才重要,只要目的高尚,一切手段都是合理的;要么英雄即使在战斗中长期失败,仍坚守他的原则,前者往往是人们诟病慕强的地方。不过,两者都需要对自己和对环境冷酷无情。
总而言之,英雄传奇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满足了一直延续至今的利益和情感需求;它们会发生变化,而当这些需求所依托的形势与情势发生变化时,英雄传奇也随即更迭。
对英雄的复杂态度
英雄榜样保护我们免于平庸和停滞,不管什么时候人们都需要英雄。不过在后英雄时代,人们对英雄的态度趋于复杂。
正如有学者认为,"慕强"的翻版是"恐弱",布吕克林也指出:英雄一面让人有能动性,一面又同样程度地让人"负罪"。
他认为,很多事情存在太多的利害关系,不是凭一己之力所能扭转,英雄传奇凸显英雄荣耀,然而掩藏了太多人的光芒,并最终把成果归功于一人。
《蜘蛛侠:纵横宇宙》中不止一个"蜘蛛侠",并重点展示了麦尔斯如何从一个普通少年变成蜘蛛侠……这些都为英雄电影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深度。
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英雄传奇包含着个人主义的谎言,即一个单独的个体如果全力以赴去拼搏,那所有的艰难险阻、致命挑战也都可以克服。有的人为此沉浸在逆天改命的幻想中,然后不得不更加强烈地感到挫败。
与此同时,他认为英雄的存在产生了情感绑架的可能。有些人被提升到英雄的地位,有些人被妖魔化或被完全从公众记忆中抹去。英雄叙事将合法性强加给它们的主人公,而英雄对他人实施的行为是否合法则无人在意。
于是,人们以围绕英雄行为的情感能量为食粮。对他的勇气感到惊讶,对他的胜利充满热情,对他的失败表示同情,对他不得不忍受的事情感到愤慨,对他的命运感到恐惧。
在钦佩和崇敬的模式下,几乎没有可供反思的空间距离。英雄牺牲的出现似乎是理由充分正当的,因为它会引发感动。
通过把姬发设定为质子,《封神第一部》以现代的视角和技术重新诠释了英雄故事。
看见英雄身后更广阔的世界
为什么后英雄时代似乎更离不开英雄。布吕克林一针见血地指出,"反英雄冲动"仍不失为一种"英雄主义"。
他认为,仅仅对英雄祛魅并不能帮助我们全面认识英雄。魔法无法打败魔法,"为了解毒,仅仅发现它们的毒性所在是不够的",作为一种可行的策略,他提到了美国科幻作家厄休拉·K.勒古恩的虚构的"提袋理论"。
厄休拉·K.勒古恩(1929-2018)一位美国作家,主要创作奇幻文学,曾与人合译老子《道德经》,这或许影响并深化了她对传统英雄叙事的反思。
"提袋理论"解释了为何英雄传奇无处不在并从不曾远去,她举了一个原始人类的例子:对于人类来说,食物的主要来源包括收集的种子、根、芽和水果,而猎物只占饮食的一小部分。但是,猎人不仅从他们的远足中带回了肉,还带回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英雄"的核心。
与第一个猎人如何用他的长矛猛刺猛犸象的侧腹、第二个怎样被猛犸象的獠牙刺穿、第三个凭借何种精湛的箭法射中巨象这样高度戏剧化的描述相比,如果猎人告诉你如何在这里挖块茎、在那里采摘浆果,首先收集蘑菇,然后费力地将燕麦粒从外壳中取出就显得那样乏味。
英雄叙事是线性的,它的核心是一场冲突。
不知不觉中,野燕麦地的男男女女、他们的孩子,乃至工匠的技艺、思想家的思想、歌手的歌声,都已经融入了英雄的故事之中。
勒古恩的"提袋理论"并不认为英雄是要被击破的,她把英雄们从其基座上摘取下来,把他们和其他许多人、动物、物品等一起装进一个大袋子里,并在她的冒险旅程中夹带了大量的故事,这些故事无关于战斗、杀戮和自我牺牲,而与采集和收集有关。
英雄虽然在提袋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但他不再是全部事物的中心,最重要的是,没有了支撑起他的基座。
布吕克林欣赏并倾心于这样的后英雄叙事,同时认为我们距离成为后英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布吕克林的观点带给你什么启发
你怎么理解后英雄时代的英雄
2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此书
后英雄时代:一幅时代画卷
[德]乌尔里希·布吕克林 著 张文奕 译
京东5折优惠,¥30.7读懂英雄崇拜
-End-
观点资料参考:《后英雄时代》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在后英雄时代,成为自己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