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非遗传承人常桂连:一双巧手让"纸上生花"
漯河非遗传承人常桂连:一双巧手让"纸上生花"
北京时间12月4日晚,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蛇年,我们迎来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中原女性之声"开设专栏【当非遗遇上非遗】,宣传推介我省各地从事非遗文化传承的巧媳妇工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漯河市河上街非遗手工坊。
在漯河市河上街非遗手工坊,展示着常桂连老师的剪纸及文创作品,前来观赏的市民络绎不绝,纷纷被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剪纸作品吸引……
常桂连,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剪纸非遗传承人,河南省乡村工匠名师,漯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她的作品《勤为本》入选第七届中国剪纸优秀作品并收藏,作品《西游记》《和睦一家》作为中英文化代表作走出国门。
受母亲的影响,常桂连从小酷爱剪纸,并且不断学习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套色剪纸,其多以人物和动物为主,质朴生动,构思巧妙,观赏后让人回味无穷。常桂连说,"套色剪纸"就是采用阴阳结合的方法,用多种彩纸剪切而成。作品的创作经过绘制主题图案和附属图案,剪切、雕刻、拼接、粘贴、衬托等工序,然后再精心装裱。一套工艺流程下来,一幅幅色彩斑斓、富有立体感的剪纸艺术作品跃然纸上。
熟悉常桂连的人都知道,她的剪纸作品基本上都是围绕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主题,如耕种、纺织、打渔、喂猪等;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主题,如仁、义、礼、智、信等,围绕漯河当地文化历史底蕴主题,如《许慎文化》系列剪纸等。这些粘土气、接地气、冒热气的剪纸艺术作品,深受社会各界好评,《许慎与说文》系列、《脱贫攻坚》系列、《抗击疫情》系列、《春牛图》等先后荣登学习强国平台。
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从2018年开始,常桂连从事公益教学的工作,积极开展文化扶贫活动,先后开办常桂连乡村非遗展示馆、九洲传习所、河上街非遗手工馆,带动周边妇女学习剪纸艺术、制作剪纸元素文创产品。"我的学生从2021年开始都已经带课,除了宣传推荐自己的剪纸文创产品,还经常参加非遗进校园、剪纸社团、第二课堂、延时服务等活动,每人每年创收26000元;家乡的留守姐妹通过制作加工文创产品抱枕等也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目前累计创收已达100余万元。"说起自己通过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常桂连老师非常欣慰。
今后,漯河市妇联将更深层次推动非遗传承发展与女性创业就业的有机结合,以"指尖传承"为桥梁,催生"指尖经济"的繁荣,搭建技能培训、展示交流、创业就业平台,助力更多女性通过掌握非遗技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培养一批非遗领域女性创业带头人,成为推动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共同书写非遗保护与女性发展相得益彰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