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风:唐代天文学家的传奇人生与《推背图》之谜
李淳风:唐代天文学家的传奇人生与《推背图》之谜
李淳风,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神秘的《推背图》传说闻名于世。他不仅在天文历算、数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还与唐太宗李世民有着一段关于大唐国运的著名对话。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以后,重用贤臣,广开言路,大力打击贪污腐败行为。休养生息,奉行节约,不轻易发动战争以恢复国力。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完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对于少数民族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包容。大唐帝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全国监狱里只有4个犯人。到了春节,唐太宗亲自去监狱放他们回家过年。过完年后,犯人又自觉回来服刑。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七年(公元633年)五月十九日,唐太宗李世民问李淳风:“如今朕的天下初见太平,爱卿精通易理,不知道什么人能乱我大唐江山?大唐之后,又会是什么人掌管天下?能传几代?爱卿和朕说说。”李淳风答:“想要知道未来,就要看看过去。贤君得天下,昏君失天下。这是不变的规律。”李世民说:“朕想问的不是这些,而是想要爱卿推算一下大唐的国运有多少年?到什么时候会有什么人乱我大唐?大唐被什么人所灭?什么人最终掌管大唐江山以及如何能代代相传?朕只是想提前知道罢了。”李淳风说:“这是天机,臣不敢泄露。”李世民说:“你只和朕说,别人不会知道。”李淳风说:“臣不敢泄露天机。”于是李世民拉着李淳风登上高楼,说“这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爱卿可以说给朕听了吧”……。据说,《藏头诗》是作者李淳风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对话,最早见于1905年出版的《中国预言七种》一书,宋、元、明、清各朝没有任何的记载。
李淳风(602—670年),字道之,歧州人(今陕西凤翔县)。少年时期,父母相继过世,被至元法师收养。其聪慧好学,博览群书,重天文历算、阴阳之学。唐武德二年(619年),李淳风经刘文静推荐,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 贞观初,授仕郎,入太史局供职。贞观七年(633年),李淳风制成铜铸浑天黄道仪,“表里三重,下据准基,状如十字,末树鳌足,以张四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浑仪分为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三重,其影响深远。著《法象志》七篇,由仕郎加授承务郎。贞观十三年(639年)迁太常博士。贞观十五年(641年)官至太史丞,受诏“预撰《晋书》及《五代史》”,“其天文、律历、五行志,皆淳风所作也”,将祖冲之的圆周率编入其中流传后世。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李淳风被任命为太史令。
《新唐书》载:唐太宗得秘谶,言:“唐中弱,有女武代王。”于是去问李淳风,回答说:“这种征兆已经形成,就在宫中。再过四十年为王,称王之后,会屠杀唐室子孙将尽。”太宗说:“我查出来杀掉,如何? ”回答说:“这是天命,人们不能够违抗,如果搜查,若未来称王的人死不了,反而白白地杀死无辜。而且陛下所爱的人,四十年后就老了,老了就会有仁爱之心,虽然能使江山改姓,但不能使唐室灭绝。若找到此人将其杀死,老天或许会降生一个更强的人肆意妄为,那么陛下的子孙就没有幸存的了!”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没有追查。
相传李淳风夜观天象,得知武后将立,于是开始推算,结果测到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唐太宗看过《推背图》后,重赏李淳风,袁天罡妒忌李淳风夺其功,对他怀恨在心。唐太宗死后,两人将《推背图》图、文分家,李、袁两家成为世仇。《推背图》是中国著名的奇书,全书共六十个图,以六十甲子和六十卦分别命名,每幅图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除去第一象引言和最后一象结言,共有五十八象预言,从大唐气数一直到世界大同。书名“推背”两字是根据最后一象的“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而得,历朝历代都将其列为禁书。宋太祖诏禁《推背图》,但民间多有藏本,太祖说:“不必多禁,正当混之耳。”,制作大量假书流入民间以乱视听。目前常见的是明末清初金圣叹作序并评注的六十图版本。例如第三十九象。谶曰:“鸟无足,山有月;旭初升,人都哭。”颂曰:“十二月中气不和,南山有雀北山罗;一朝听得金鸡叫,大海沉沉日已过。”配图中有座山,山上有只鸟,位于太阳升起的东方。金圣叹的批注为:“此象疑一外夷扰乱中原,必至酉年始得平定也。”“鸟和山”是个“岛”字,表明该事件源于一个岛。“旭初升,人都哭”指日寇的太阳旗从东方升起的时候,中华大地便会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十二月中”是指六月,而1937年7月8日刚好是六月初一。虽称七七卢沟桥事变,但真正发生战斗的时间则是在7月8日的凌晨5点30分。“南山有雀北山罗”指日寇在中国扶持的两个傀儡政权。一个是南京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雀”和“精卫”都是鸟。另一个则是东北爱新觉罗-溥仪的伪满洲国。“一朝听得金鸡叫,大海沉沉日已过”是指灾难会在鸡年结束,而1945年日本投降便是乙酉年。这一卦象所对应的时间为1937年至1945年。
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李淳风获封昌乐县男,又与国子算学博士梁述、太学助教王真儒等受诏审定并注释《十部算经》,颁行于国子监。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算学教材,并且是考核技术官吏的一部重要书籍。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李淳风上书另造新历,得到唐高宗的支持,后世称作《麟德历》,“近代精数者,皆以淳风、一行之法,历千古而无差,后人更之,要立异耳,无逾其精密也”。其所著的《乙巳占》,将风划分为八级,是世界上最早给风划等级的人。李淳风一生著述颇丰,有《五代史志》、《乙巳占》等,还对《齐民要术》、《本草》等几十部书籍进行过校注。咸亨元年(670年),李淳风“溘逝”,“唐雍县有天柱山,墓在天柱山之东”,李淳风墓位于今陕西岐山县城东北凤鸣镇李家道村,墓旁有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