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房率全解析:如何计算?哪些因素会影响?
得房率全解析:如何计算?哪些因素会影响?
得房率是购房者在购房时需要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房屋的实际使用面积和性价比。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得房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帮助您在购房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得房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户支配的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之比。具体计算方法是将套内使用面积除以套型建筑面积。其中,套内使用面积包括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阳台面积。而套型建筑面积则是套内建筑面积加上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也被称为公摊面积。
得房率的重要性
得房率是购房时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计算房屋面积时,计算的是建筑面积,所以得房率太低的话不划算,太高了又不方便。一般来说,得房率在80%左右比较合适,公共部分既宽敞气派,分摊的面积也不会太多,比较划算。
影响得房率的主要因素
得房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除了建筑形态的不同,开发商还会通过其他方式提高得房率。他们会在不额外增加公摊的情况下,从户内设计方面尽量扩大使用面积。一种常见的方式是采用半封闭阳台和大飘窗。此外,以下因素也会影响得房率:
一、 户型结构
不同的户型结构会影响得房率。例如,一梯多户与一梯二户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相差无几,但户数增加了,总套内建筑面积增加了,每户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就会减小。
二、 楼盘形态
一般来说,高层的得房率较低,小高层次之,多层的得房率较高。
三、 物业类型
不同的物业类型也会影响得房率。一般来说,板式的得房率较高,叠式次之,点式则较低。
四、 公共活动区域大小
高品质的物业通常会有宽敞的大堂、电梯和室内车库等公共活动区域,这些都会占用到大量的公摊面积,因此得房率相对较低。
需要注意的事项
车库、会所等具备独立使用功能的空间,以及售楼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屋,以及为多栋房屋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设备房等,都不算作公摊面积。
总结
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户支配的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之比,是购房时重要的指标。计算得房率时,除了建筑形态的影响外,还受到户型结构、楼盘形态、物业类型和公共活动区域大小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