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顺序继承人怎么继承
第二顺序继承人怎么继承
在遗产继承过程中,第二顺序继承人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第二顺序继承人的继承规则、继承权丧失的法定情形以及意定监护人与继承权的关系,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中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
第二顺序继承人怎么继承
第二顺序继承人在特定情形下依法参与遗产继承。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继承开始后,若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即没有配偶、子女、父母,或者第一顺序继承人全部放弃继承、丧失继承权的,第二顺序继承人开始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是继承份额方面,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但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三是需注意,继承开始后,继承人应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什么是继承权的丧失
继承权的丧失,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在发生法定事由时,取消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
具体而言,继承权丧失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故意杀害被继承人。这是严重侵害被继承人生命安全的行为,无论是否既遂,都将丧失继承权。二是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该行为不仅破坏了家庭关系,也违背了继承的公平原则。三是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遗弃体现了对被继承人应尽义务的严重漠视,而虐待达到严重程度也表明其行为的恶劣性。四是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这种行为干扰了被继承人真实意愿的表达和遗产的正常分配。五是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
继承权丧失需由人民法院依法认定,一旦确认丧失,该继承人便不能再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意定监护是否有继承权
意定监护人与继承权并无直接关联。具体分析如下:
意定监护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意定监护主要是为了在本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保障其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等能得到妥善照护和管理。
而继承权是基于法律规定或被继承人的遗嘱所享有的取得遗产的权利。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通常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遗嘱继承则是按照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来确定继承人。
意定监护人如果不在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内,且没有被遗嘱指定为继承人,那么就不享有继承权。反之,若意定监护人本身属于法定继承人或者被遗嘱指定为继承人,其则可以依法继承遗产。总之,意定监护的设立并不当然赋予监护人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