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第一次分离个体化——母婴分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第一次分离个体化——母婴分离

引用
1
来源
1.
http://m.maxstarchina.com/ftxlzx/2024-08-16/599.html

分离个体化理论是由马勒(Mahler)提出的,描述了儿童如何逐步与母亲分离并发展独立性的过程。这一理论将这一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从最初的混沌无分到最终的独立探索,每个阶段都体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独特特征。

分离个体化理论是由马勒(Mahler)提出的,描述了儿童如何逐步与母亲分离并发展独立性的过程。这一理论将这一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从最初的混沌无分到最终的独立探索,每个阶段都体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独特特征。

在出生后的前两个月,婴儿处于混沌无分的自闭期。这一时期,婴儿大多数时间都在睡觉,生活主要依赖本能反射,如吸吮反射。传统精神分析认为,此时的婴儿力比多完全指向自己,处于原始自恋状态,与母亲和外界没有明确的界限。

阶段一:共生期(2~6个月)——"我即世界"

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展现出社会性微笑和社交反应,标志着与外界建立了初步的二元关系。婴儿处于全能自恋状态,相信只要哭泣,母亲就会满足需求。他们无法区分自己与他人,认为自己与照料者是融合一体的。

阶段二:孵化期/分化期(6~10个月)——"妈妈是我的世界"

随着婴儿开始乱动,不再乖乖躺好,他们通过镜像作用(观察母亲的面部表情)来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婴儿开始用嘴探索世界,意识到自己与母亲并非完全一体。这一时期,婴儿开始出现陌生人焦虑,能够区分母亲和陌生人。

阶段三:实践期(10~16个月)——"世界的范围是在妈妈身边"

婴儿开始更大范围地探索环境,学习走路和说话。母亲成为他们的安全基地,婴儿会在探索后回到母亲身边"充电"。这一时期,婴儿开始玩"躲猫猫"和"你来抓我"等游戏,逐步适应母亲不在场的情况。

阶段四:整合期(16~24个月)——"世界范围是妈妈的目光之内"

这一阶段充满了亲近与疏远的矛盾。婴儿会表现出若即若离的行为,如主动拥抱后推开,或在母亲周围徘徊。他们既想逃离与母亲的共生关系,又害怕与世界的断裂,体验到孤独与脆弱的冲突。

阶段五:客体永恒性(24~36个月)——"视线之外,心中的妈妈陪伴我探索世界"

最后阶段,婴儿发展出维持客体永恒性的能力。即使母亲不在身边,他们也能在心中保持母亲稳定的存在感,相信母亲不会消失,世界不会崩塌。这种能力为婴儿进一步独立探索世界奠定了基础。

分离个体化理论为我们理解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帮助父母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过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