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量超2亿吨!“森林食物”成我国第三大农产品
年产量超2亿吨!“森林食物”成我国第三大农产品
10月1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目前全国经济林种植面积已达7亿亩,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超过6亿亩,各类森林食物年产量突破2亿吨,人均占有量达140公斤,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
国家林草局改革发展司司长王俊中表示,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宝贵资源。我国具有食物生产功能的树种多达几百种,森林就是一个巨大的“粮库”。发展森林食物产业,不与粮食生产争耕地,兼具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国家林草局深入践行大食物观,以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为主要抓手,推动森林食物生产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取得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在生产能力持续增强、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产业富民效果明显。
据悉,森林食物涵盖“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等多个品类。木本油料供给多元化,茶油年产量达80多万吨,还有橄榄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多种木本食用油。木本粮食供应充足,板栗、枣、柿子、松子、仁用杏等种植面积约1亿亩,产量1400万吨。水果种类繁多,种植面积2亿亩,产量约1.9亿吨。森林特色食品、木本调料、木本饮料等新产品发展迅速。林下种植养殖提供林禽约49亿只,林畜5000余万头,还有林粮、林菌、林果、蜂蜜等大量高品质的绿色食品,极大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
发展森林食物产业,既能做大森林“粮库”,又能充实森林“钱库”。全国2800多个县中,有2400多个县种植经济林,经济林年产值超过2万亿元,林下经济年产值约1万亿元,带动数千万林农增收致富。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稳妥开发森林食物资源”,并列举了油茶、油橄榄、仁用杏、核桃、板栗、枣类、竹笋、林药、林菌、林菜、林下浆果、林禽、林畜、林蜂等森林食物。这表明林草部门将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中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
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加快推动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森林食物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