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每日一读 蹇叔哭师:当智者预见撞上悲剧命运
《古文观止》每日一读 蹇叔哭师:当智者预见撞上悲剧命运
《古文观止》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选集,其中收录了大量优秀的古文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一篇名为《蹇叔哭师》的古文,感受古人的智慧,并从中获得现代启示。
原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译文
冬季,晋文公逝世。庚辰日,遗体将被送往曲沃安葬。当灵柩从绛城出发时,发出类似牛鸣的声响。卜偃命大夫们行拜礼,并预言:“君主的命令预示着重大事件,西方的军队将穿越我国,若我们迎击,必将大获全胜。”
杞子从郑国派遣使者向秦国报告:“郑国人让我掌管北门的钥匙,若能秘密派遣军队前来,我们就能占领这个国家。”秦穆公向蹇叔咨询意见。蹇叔回应:“劳师动众远征他国,我未曾听闻此等策略。军队疲惫,力量耗尽,远方的国家已有防备,这恐怕不是明智之举。军队的行动,郑国必定会知晓。徒劳无功,士兵们必会心生不满。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晓?”穆公未采纳蹇叔的意见。他召见孟明、西乞、白乙,命令他们从东门之外出征。蹇叔哭泣着对孟明说:“孟子啊!我将看到军队出发,却看不到他们归来。”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懂什么!如果你在中寿之年去世,你坟上的树木都已成拱了!”
蹇叔的儿子随军出征,他哭泣着送别父亲,说道:“晋国人一定会在崤地阻击我军,那里有两座山陵。南陵是夏后皋的墓地;北陵是文王曾经避雨的地方。我们必将在这两陵之间战死,你就在那里收我的尸骨吧。”于是,秦军继续向东进发。
人物简介
蹇叔(约前690年-前610年),宋国铚邑(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人。春秋政治家、军事家。
现代启示
这篇文章通过蹇叔的哭诉和秦穆公的固执,展现了智者预见与悲剧命运之间的矛盾。蹇叔的智慧和远见令人敬佩,而秦穆公的刚愎自用则令人叹息。
智者预见的重要性
蹇叔的预见性体现了智者的远见卓识。在做重大决策时,我们要学会倾听智者的意见。在职场中,我们要学会倾听有经验的前辈的意见,避免因盲目自信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建议,避免因固执己见而伤害感情。
固执的危害
秦穆公的固执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提醒我们,盲目自信和刚愎自用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决策的谨慎性
重大决策需要谨慎考虑,不能被一时的冲动或利益所左右。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要多学会从他人的智慧中汲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