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际妇女节:从女权运动到性别平等,节日的起源与重要意义
2025国际妇女节:从女权运动到性别平等,节日的起源与重要意义
每年一到3月8日,全球各地都会迎来“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IWD),这是一个庆祝女性成就的日子,更是强调性别平等、妇女权益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时刻。那么这个节日是如何诞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历史渊源与演变过程。
1908年美国女工运动
三八妇女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8年的美国,当时的女性工人长期遭受低薪、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缺乏投票权等不平等待遇。1908年3月8日,纽约的15000名女性工人发起游行,要求缩短工时、提高薪资并争取选举权。这场抗议不仅点燃了女性劳工运动的火苗,也成为了日后妇女节的催生基础。
1910年国际妇女节诞生
到了1910年,来自17个国家的女性代表齐聚丹麦哥本哈根,参加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会议。德国社会主义者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在会议上提出设立“国际妇女节”的构想,希望能有一天专门为全球女性发声、争取应有的权利,这一提案获得全体会员的支持,奠定了三八妇女节的雏形。
1911年首次国际庆祝
1911年3月19日,奥地利、丹麦、德国和瑞士率先响应,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妇女节,约有超过100万名妇女参与各地的集会,提出选举权、就业权、职业培训,以及废除职场歧视等诉求。然而这场运动并非一帆风顺。同年3月25日,美国纽约发生“三角工场大火”,造成146名劳工死亡,其中多为女性,这件意外也催化女性劳动权益的重要性,也让国际社会更关注妇女运动的议题。
1921年定为3月8日
1921年为了纪念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中女性示威游行的重要影响(这场革命后来促成了俄国沙皇的倒台),国际共产主义者决定将3月8日正式订为“国际妇女节”,这天象征着女性的团结、奋斗与成就,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现代妇女节
时至今日,国际妇女节已超越最初的政治与劳工运动,成为全球关注女性权利、性别平等、社会参与及女性成就的日子。联合国自1975年起正式承认“国际妇女节”,并1980年后每年制定主题,如“平等的世界是更好的世界”(An Equal World is an Enabled World)等,推动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全面发展。许多国家会在这一天举办游行、论坛、颁奖典礼、女性赋权计划等各类活动,甚至将这天定为国定假日,如中国、俄罗斯、越南等国都有妇女节的相关庆祝与放假政策。
从百年前的工人运动,到现今全球性的女性权益倡议,三八妇女节不只是庆祝女性的节日,更是一场持续进行的全球性社会运动。它提醒着我们,尽管女性在各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薪资差距、职场天花板、性别暴力、教育机会等方面,仍有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每年的3月8日不只是送上祝福与礼物,更是我们重新审视、推动性别平等的重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