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山东省北部的自然宝藏
滨州——山东省北部的自然宝藏
滨州,这座坐落于山东省北部的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得名。它位于华北平原东部,黄河三角洲的腹地,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作为山东省辖地级市,滨州不仅历史底蕴深厚,还承载着渤海革命老区的红色记忆。这里曾是渤海区党委机关的驻地,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同时,滨州也是国家级交通运输枢纽城市,交通极为便利。这使得这座城市在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之间,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滨州市,地处山东省北部,坐落于黄河三角洲的腹地,与渤海湾西南岸相邻。它北通大海,东临东营市,南接淄博市,西南与济南市毗邻,西与德州市接壤,西北则与河北省海兴县、黄骅市隔漳卫新河相望。滨州市的地理坐标范围为北纬36°41′至38°16′,东经117°15′至118°37′,全市总面积广阔,达到9660平方千米。
一、地形地貌
滨州市的地势呈现出南高北低的态势,整体上从西南向东北倾斜,并逐渐与大海相连。以小清河为天然分界,滨州市的地貌特征呈现出南北迥异的两种类型。小清河以南的邹平南部长白山脉,属于泰沂山区的北麓地带,这里的地势陡峭,其中主峰摩诃顶海拔高达826.8米,成为全市的制高点。而其他区域则多为山前倾斜平原,地势相对平缓,并伴有缓岗与洼地,海拔大致在8至800米之间。小清河以北则是黄河冲积平原,海拔相对较低,通常在1至20米之间。这里的地势总体上较为平坦,但受到历史上的黄河多次改道和决口泛滥的影响,沉积物交错分布,加之河流的冲刷、海潮的侵袭、自然的侵蚀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形成了低岗、缓坡、浅洼相间的地貌特征,微地貌差异显著,呈现出大平小不平的总体格局。
二、气候特征
滨州市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东亚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这里的气候特征鲜明,四季分明,整体气候温和。这种气候特点的形成,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季风变化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共同影响。
三、水文
滨州市河流众多,其水系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海河流域以及淮河流域。境内,黄河以西东走向贯穿全市中部,其境内长度达到94千米,南堤与北堤间的滩地面积广阔,约为108平方千米。此外,淮河流域内还流淌着小清河、杏花河、胜利河、孝妇河、支脉河、北支新河、三号支沟以及预备河等众多河流。而在海河流域,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和漳卫新河4条过境河道与市内的秦口河、潮河2条主要排涝河道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水系景观。此外,该市还拥有芽庄湖、青沙湖和麻大湖3个重要的平原湖泊。
四、土壤
滨州地区的土壤类型丰富,共计有五个土类,包括潮土、盐土、褐土、砂姜黑土和风砂土。其中,潮土是该市的主要耕作土壤,其面积广泛分布于各县区,达到77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5.2%。而盐土则主要分布在无棣、沾化等县区,总面积为16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6%。
五、生物资源
滨州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其森林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而自然植被则以灌草丛为主。此外,滨州还拥有长达239公里的海岸线,占山东省海岸线总长的8%,滩涂面积达17万公顷,占山东省滩涂总面积的31%。同时,其负十五米浅海区域广阔,宜盐面积达9.6万公顷,这使得滨州成为山东省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四大渔场之一。因此,沿海滩涂和浅水海域的发展潜力巨大,尤其在发展水产养殖和制盐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