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磁吸无线充电破冰:绕过苹果专利,能否迎来生态春天?
安卓磁吸无线充电破冰:绕过苹果专利,能否迎来生态春天?
2023年,安卓手机厂商终于在磁吸无线充电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虽然苹果的MagSafe技术已经确立了其在无线充电领域的领先地位,但安卓阵营并未放弃对这一技术的探索。本文将回顾安卓阵营在磁吸无线充电技术上的发展历程,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探讨未来的发展前景。
2020年,苹果在iPhone 12系列中首次应用了MagSafe技术。这项技术通过在iPhone背面内置一圈超薄磁铁阵列,不仅提升了无线充电器的吸附精准度,更重要的是,它为苹果构建了一个庞大的配件生态系统。通过MFI(Made for iPhone/iPod/iPad)授权,苹果成功推动了第三方磁吸充电配件、手机壳、车载充电器等周边产品的开发。
图片来自徕卡
作为Android手机的忠实用户,业界一直期待安卓阵营能够推出类似MagSafe的磁吸生态。然而,由于磁吸设计专利被苹果牢牢掌握,加上缺乏统一的标准化方案,安卓阵营的磁吸生态迟迟未能兴起。直到2023年,有消息称一家安卓厂商成功绕过苹果专利,开发出能够在机内搭载磁吸无线充电的方案,这为安卓阵营带来了新的希望。
安卓阵营的探索之路
安卓阵营对磁吸无线充电技术的探索始于2021年。realme在当年8月宣布推出全球首个安卓磁吸无线充电技术MagDart,充电功率可达50W以上。然而,这项技术最终停留在概念阶段,并未实现量产。
2022年2月,努比亚发布了Z40 Pro,成为首款集成磁吸无线充电的量产机型,支持15W功率。尽管如此,由于当时手机行业普遍更关注100W甚至更高的有线充电功率,磁吸无线充电并未引起太大反响。
图片来自努比亚
技术与标准的挑战
安卓阵营在磁吸无线充电技术上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
技术难题:苹果的MagSafe是私有技术,不对外开源。早期安卓厂商的磁吸无线充电功能大多是基于普通无线充电结构的“魔改”,存在充电效率低下、磁吸结构不稳定等问题。
标准化问题: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无法形成体系化。虽然WPC无线充电联盟在2023年公布的Qi2无线充电技术标准将磁吸设计纳入标准化,但充电功率较低,未能满足安卓厂商的需求。
成本与空间限制:磁吸无线充电模块会占用手机内部空间,影响电池容量。此外,磁吸无线充电配件价格较高,增加了用户负担。
厂商的应对策略
面对这些挑战,安卓厂商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OPPO推出Mag磁吸生态:OPPO在Find X8系列中推出了Mag磁吸生态,并上市了磁吸小涡轮、卡片磁吸充电宝等配件。同时,OPPO和一加还公布了手机保护壳的参数规格,以吸引更多第三方配件厂商参与。
vivo的尝试:vivo也在积极探索磁吸无线充电技术,尽管具体产品尚未公布,但其在无线充电领域的研发投入值得关注。
图片来自vivo
未来展望
虽然安卓阵营在磁吸无线充电技术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要形成统一的生态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只有一家安卓厂商实现了自主磁吸无线充电方案,未来究竟是多家厂商的私有方案并行发展,还是一个方案覆盖全安卓阵营,仍有待观察。
从长远来看,磁吸无线充电可能只是手机无孔化发展的一个步骤。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的手机可能会实现更多功能的无线化,如数据传输等。然而,有线传输和充电在短期内仍将是效率最高的选择,无线充电的普及之路仍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