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长城 | 壁画里的神仙·真武大帝
寻根长城 | 壁画里的神仙·真武大帝
山西忻州河曲罗圈堡真武庙内的真武大帝壁画,以其精湛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本文将通过张明弘老师的临摹画作,为您展现真武大帝的形象特征、历史渊源及其在道教文化中的地位。
真武大帝形象特征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等,是中国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祇。在道教信仰里,真武大帝是北方七宿的守护神,代表着五行中的水,同时也象征着力量与威严。祂的形象通常是披发黑衣,手持宝剑,脚踏龟蛇,这形象体现了祂对阴阳二元性的掌控,龟为阴,蛇为阳,二者合而为一,表示天地万物的和谐统一。
罗圈堡真武大帝壁画局部图
真武大帝身姿伟岸,气势威严,立于云端之上,大神降临,令人肃然起敬。他面容刚毅,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威严。身着一袭黑衣,衣袍宽大,衣摆随风翻飞,如同黑夜中的幽灵,神秘莫测。黑色外衣与红色中衣相互映衬,熠熠生辉,彰显着他的尊贵与神圣。手中擎一把斩妖剑,剑气锋利,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周围的云雾,象征着他斩妖除魔,守护世间安宁的坚定决心。
张明弘临摹画作局部图
张明弘老师临摹的真武大帝壁画圣像,造型简洁,线条朴拙,颜色仅仅用黑红,让画面呈现一种木刻年画的拙朴喜庆的气质。张老师说,有的艺术家在为临摹的不像发愁,他在为临摹的太像发愁。在笔者看来,张老师这种边临摹边创作的艺术手法的尝试,其实在探讨古代壁画艺术对于今天的中国画创作的现代作用。
真武大帝为何脚踩“蟠绕龟蛇”(玄武)
说法一:“真武吐生”
说真武大帝当年修行时,不食五谷,把肚子和肠子饿得直闹腾,闹得真武大帝心烦,便将其掏出来扔在脚下,真武大帝成仙后,这肠子和肚子沾了灵气,变成龟蛇二将,不过这俩将虽然成形,但并没有修德,经常下山吞吃人畜伤天害理。真武大帝得知此事后,亲自前来捉拿这两个孽畜,一番战斗后龟蛇二将被真武降服,收到麾下效力,真武大帝踩之以象降服水火,使之交并。而水火交并之后,龟蛇蟠绕合形,方为玄武真身,才是玄色的。
说法二:驾驭水火的象征性
玄武是由龟和蛇组合而成的灵物,在古代中国文化中,龟象征着长寿和坚韧,而蛇则象征着灵动和变化。龟蛇合形,代表着阴阳交合、水火既济,象征着宇宙万物的和谐与平衡。真武大帝踩龟蛇的形象,寓意着他能够驾驭和调和自然界中的水火元素,具有强大的力量和智慧。
真武大帝是如何修仙成神?
净乐国太子说
真武大帝原是净乐国太子,生而神灵,察微知运。长大成人后十分勇猛,唯务修行,发誓要除尽天下妖魔,不愿继承王位。后遇紫虚元君,授以无上秘道,连越游东海,又遇天神授以宝剑。入武当(太和山)修炼,居四十二年功成圆满,白日飞升,玉帝下令敕镇北方,统摄玄武之位,并将太和山易名为武当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当之”。
降魔护民的传说
真武大帝在修炼过程中,多次降服邪魔,保护百姓。例如,他曾经降服了一条作恶的巨蛇,将其踩在脚下,化作神兽辅助他镇守北方。他的标志性形象是脚踩龟蛇,这象征着他掌控和镇压邪恶的力量。龟和蛇也被视为他的神兽,常伴在他的身边,帮助他执行神职。
真武大帝在历史上的封号与地位提升
- 宋代封号:宋天禧年间(1017—1022)诏封为“真武灵应真君”。
- 元代封号:元朝大德(1297—1308)七年(1303)加封为“光圣仁威玄天上帝”,一跃而为北方最高神。
- 明代封号: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了王位。传说在燕王的整个行动中,真武大帝都曾显灵相助,因此朱棣登基后,即下诏特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大规模地修建武当山的宫观庙堂,建成九宫八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的庞大道教建筑群,使武当山成为举世闻名的道教圣地。